【微评】温州和台州,发展优势哪家强?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6名台州运动员出战,其小将运动员黄雨婷获得2枚金牌,温州13位运动健儿参赛,喜得18金5银2铜。体育赛场展示出温州人和台州人勇立潮头,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也是温州和台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期微评就来讲述同在东海之滨的两座城市各有何优势,谁更具发展潜力。

一、历史与当下,一脉相承

    温州古为瓯地,已有2000余年建城史,北宋时是港口重镇,南宋时海上贸易发达,是重商之城和文化名城。“看龙舟,到温州”,瓯海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是中国龙舟文化重要起源之一,龙舟竞渡历史悠久。温州利用亚运会展示城市品牌,不仅举办龙舟比赛和部分足球赛,而且适时开通轨道交通S1线列车,将亚运、足球和龙舟为专题,作为亚运专列贯穿城市东西,直达亚运比赛场馆并串联机场、高铁站两大城市交通枢纽。温州交通跑出了加速度,2023年1月至7月,全市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1亿元、增速24.6%,例如预计明年建成通车的杭温铁路将助力全省实现“一小时交通圈”。

    台州远古为荒服之地,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古城墙气势轩昂,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是唐诗之路的起点。杜甫有诗云:“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坐拥神仙居、天台山等旅游资源,商业气息比较弱,是纯粹自然人文景观,虽然不是亚运会协办城市,但因为赛事恰逢中秋国庆假期,不少游客选择去山青水秀的台州旅游,也打卡了很多乡村露营“网红”点,数据显示台州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20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5.9%,增幅居浙江省首位。

    名气上看,台州显得低调,知名度起初不如温州,但属于典型的后起之秀。台州人没有可继承的祖上基业,草根阶层创业氛围浓厚,企业起初往往个头小,产品小,经过近十年快速发展,“草根经济”逐渐壮大繁茂,民营企业占台州企业的99.57%,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台州为“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地区之一”。

二、民营与经济,不容小觑

    跟杭州、宁波这类新一线城市不同,温州和台州属于二线城市,且主城区相对薄弱,温州县域经济特色明显,比如瑞安是汽摩配之都,龙港印刷产业发达,台州温岭和临海是制造业之城。那么,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地级市,温州和台州哪个更有发展潜力?

    有人认为台州更有发展潜力,说是台州正成为省内仅次于杭州和宁波的第三大工业中心,再加上台州港是浙江第二大港口,天然条件比宁波好,随着宁波-舟山港运力饱和,台州港将迎来新契机。也有声音说,温州最先抓住改革开放浪潮,私营经济发展历史比台州久远,底蕴深厚因而更具优势。

    对比之前,我们先来看数据,根据2022年浙江各市GDP排名,温州位列第三,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台州排第六。温州是民营经济标杆城市,2022年GDP总量突破八千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2:42.1:55.7。台州经验堪称改革开放地区样本,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超过六千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43.7:50.8。从总体数据分析,在经济总量中,台州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稍高于温州。

    具体比较,台州第一产业占比稍高,这一点从台州发展历史就能看出,自古以来台州定位为纯农业区,“温黄熟、台州足”,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投资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台州发展农业,生产粮食、果蔬、棉麻等经济作物,成为全国粮食高产地。而今是大棚西瓜之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源地,据报道,台州有十多万瓜农“追着太阳种西瓜”,足迹遍布全国,种植面积达80万亩,年产值超100亿元。

    第二产业基本持平,这两个城市都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因为第一产业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台州发展第二产业并一跃成为中国制造业重地,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健康等产业全国有名,2021年制造业企业数量达7.3万家,截至2022年底,工业总产值体量已突破万亿大关,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4位,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891家,民营经济成为台州经济的铁柱钢梁,智能制造成为工业发展新趋势。

    温州主要发展轻工业,2022年温州实现工业总产值7488亿元,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1978年颁发的《温州市私营企业管理暂行条例》成为全国首个私营企业地方性法规,股份合作制经济地方性法规也出自温州。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即高精尖企业产值。根据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台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26.89亿元,同比增长10.9%,温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3.77亿元,同比增长8.9%。无论是增加值还是增长比例,台州都处于领先位置。不过这也好理解,因为温州闻名全球的鞋子、皮具等制造业大多归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相对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滋养。台州小微金融服务做得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州模式,通过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并完善信用体系服务其发展。温州金融侧重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完善地方资本市场。比较而言,台州信用环境更优更容易以信用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大众眼里,说到温州,首先会想到的是温商,温州人商机意识强,有一种说法,“如果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到,也会立即请他吃饭,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可做,并请他帮忙介绍。”因为精通生意,他们被世人称为“东方犹太人”,靠着“四千精神”敢为天下先,成功创业,名声在外,在改革开放中先人一步,收获到人生第一桶金。他们不仅敢闯而且善于投资,凭借智慧和果敢,判断方向,将经商赚到的钱用于将来会升值的产业,很早就实现资本赚钱、盈利。温州人有自己的创业文化,勇于走出去的同时也牵挂故乡发展,比如讲述草根创业史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其原型人物漂洋过海去海外奋斗,又南下广州经商,最后创业成功,反哺家乡。

    相比较而言,台州人拥有背靠苍山、向海而生的智慧,脚踏实地经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实干家,以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和志气,勇当民营经济“弄潮儿。有人说台州有一种旷达不羁的气质,台州人忠厚朴实,能吃苦,脑袋灵光。鲁迅曾给台州人贴上“台州式硬气”的标签,没有投机取巧,靠自身硬抗,面壁十年图破壁。例如大家熟悉的台州民企创始人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汽车业,跌跌撞撞数十年,制造中国轿车打开国内外市场,迎来车企新起点、新赛道。

    生活在温州和台州的人,关注度绕不开收入和房价,2022年温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33元,比台州高5千元左右,其新房均价2万元出头,也比台州高约5千元。这么一对比,原本收入有优势的温州人在刚需房产前,也没啥优势了。

    如今有种声音在问,台州应向南与温州合作,还是向北牵手宁波。这似乎表明台州发展潜力更大,其实台州和温州各有优势,都是浙江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应互利共赢,不论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