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越南这面“镜子”:照出控制疫情和发展经济的多张面孔


    之前的系列《微评》中,我们曾专门聊过越南,得到了不少粉丝的热情关注。这个略显焦虑的国度,曾经“北属”中华王朝上千年,从而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多地方,与咱们确实非常相似。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它就像一面非常特殊的“镜子”,既能照见自己的身影,又能发现许多不同,很耐人寻味。比如当前全球最为关心的疫情控制与经济发展。

    到今年一季度,越南都称得上全球抗击疫情的成功典范。数据显示,截止3月11日(新冠肆虐全球一周年),越南国内仅2529名确诊病例,每百万人口26例;而同期全球百万人口确诊数达15223例,是其近600倍!全世界范围,都曾对其抗疫经验广泛报道,不乏溢美之辞。可6-7月份开始,越南的疫情形势陡然严峻;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力管控措施。如7月26日起,胡志明市禁止市民每日18时至次日6时外出;8月23日,国防部宣布,人民军及公安部机动警察部队,正式接管该市全部312个防疫检查站。可就算这样,也难以控制疫情的急剧蔓延:

    越南卫生部9月5日数据,当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137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13101例,新增死亡病例281例;累计确诊达524307例,累计死亡13074例。百万人口确诊数,已经突破2000例,比一季度增长80多倍!变化之快,令人咋舌。

01

疫情之镜:“动态清零”VS“群体免疫”

    几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表面的原因,很清楚。来自印度的变种病毒德尔塔,实在太厉害了!传播之迅猛,潜伏期之长之狡猾,是去年的十几。如果疏于防护,不用太“密接”,短短十几秒就可能中招;而且,感染前期几乎都“无症状”,别说体温正常,核酸检测都可能漏网,得经常做、反复做才能发现。这要从四处流动的人群中,精准找出病患、隔离防止扩散,太困难了。

    咱们国内,5月底广州发现第一例德尔塔感染者后,没几天,整个广东省就风声鹤唳。珠三角各大城市,纷纷全员核酸检测,严防死守;到7月初才算消停。半个多月后,南京禄口机场一时疏忽,工作人员被感染(这回不是德尔塔,但也来自境外)。短短十几天,竟然蔓延全国十余个省,大有去年卷土重来之势;各地纷纷提高了防控等级,减少人员流动;暑期旅游高峰,就此泡汤。

    越南遭遇的,正是凶狠的德尔塔。由于地处中南半岛,离印度近,很正常。可来得如此迅猛,仍有点出人意料。半年前,它岂非还防控得很成功吗,怎么就急转直下呢?没错。这背后,可能还藏着一条暗线:“动态清零”与“群体免疫”之争。

    去年疫情初起,越南与咱们一样,也奉行严格的“动态清零”策略。上面说过,大家彼此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习惯集体行动的文化也相似。疫情这样的重大挑战初降,它自然亦步亦趋、模仿中国:严格管控、隔离高危人群、大规模核酸检测……几乎每一步都在“抄作业”。所以整个2020年,越南防疫效果显著,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成功防控的国家。

    大好形势下,越南政府有些松懈了。与咱们非常相似,它也饱受本地“公知”的批评:他们的逻辑,当然就是西方国家“群体免疫”那一套,“学会与病毒共存”云云;将疫情期间的制造业下滑、国境关闭等现象,全部归罪于严格管控、“动态清零”政策,呼吁尽快取消限制,恢复经济活力。受这类鼓噪的影响,再加上自我感觉不错,4、5月份,越南政府大范围放宽了管控措施,成千上万的人随意聚集。疫苗接种上,也很不积极、反应迟钝;截止7月底,累计接种量不到1000万剂次,仅占全国人口的1%。

   而就在二季度,德尔塔病毒潜入其国内、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讲真,以德尔塔的狡猾凶狠,就全力以赴、严防死守,也未必都能控得住;大大方方不设防,在人口密集、卫生条件一般的越南,不出大事儿才怪!等到7月份,政府幡然醒悟、再开始严格布控,显然来不及了。目前,它每天新确诊病例过万,医院不堪重负,重要制造中心被迫关停,经济遭受重创、群众生活困苦。这时,那些不负责任、以攻击鼓噪为能事的“公知”们,又在哪里?

02

治理之镜:“疫情防控”VS“经济民生”

    当然了,话说回来。在全球疫情彻底结束前,到底“动态清零”策略好、还是“群体免疫”更佳,可能一直都会有争议。一来,西方社会普遍崇尚个人主义、对自由意志看得很重,难以接受那种严格统一、集体行动的东方文化,搞群体免疫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唯其马首是瞻的公知,也就跟着起哄。二来,变幻莫测的疫情,对国家治理能力,确实提出了强力挑战。“疫情防控”与“经济民生”,孰轻孰重?如何选择与兼顾?

    众所周知。疫情管控的基本手段,严格隔离、大范围控制人员流动,对经济杀伤力极强。旅游、宾馆、酒店、餐饮、商业、娱乐等服务业,面临灭顶之灾;制造业难以正常开工、物流运输受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需要频繁的国际交流;而印度、南美各地不断出现新型变种病毒,把境外人员、货物变成了“洪水猛兽”,打开国门就意味着高风险。这种状况持续几个月,已经难以承受;反复搞几年,经济就有崩溃的可能。弱势群体,生存都会有问题。

    然而,大家又都知道。疫情短期压下去后,如果为了保经济、保民生放松管控,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如果重新蔓延扩散,挤兑医疗资源、局面失控,对经济的杀伤力反而更大!当前越南就是典型。理论上说,大范围接种疫苗,才是治本的良策;可病毒变异能力极强——特定的疫苗,对形形色色的变种病毒,防御功效到底如何?接种谁家的疫苗更好,几针才算保险?好像谁也说不清楚。

    没错。这些两难困境,就像一场特殊的“考试”,严峻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应该说,对这场大考的成绩,中国的老百姓、是有充分信心的。当然了,疫情彻底结束之前,没有必要自夸。但通过“越南之镜”,我们看到:

    同样面对德尔塔病毒,6月份中国广东省的表现,可圈可点。珠三角的广州、深圳,都是2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都市;东莞人口超千万,佛山、中山、珠海...哪个都无虑几百万人。疫情初起,同样新增病例骤增,形势异常严峻;然而:一是纪律观念超强。一切行动听指挥,无论哪里,说隔离就严格隔离、禁止出入;二是检测能力超强。千万级人口都市,动辄全员核酸检测,迅速找出病例、密接人员隔离;三是管控能力超强。高、中、低风险,精准定位到街道,不搞一刀切;高风险地区建立防火墙,所有人手机“亮码”,清晰显示活动线路,区别管理。抗疫的同时,多数人仍然正常工作、生活;四是抓紧时机,迅速普及疫苗......也就个把月时间,竟然全省清零,迄今安然无恙。对比起来,相距不远的越南,高下立判。

03

发展之镜:越南会成为新一代“世界工厂”吗

    再深入一点看。当下的中国,为何疫情防控能够如此精准、到位呢?很显然。既得益于强大的社会治理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科技普及水平(手机“健康码”),也得益于强大的经济、财政实力!那么多的医疗物资,十几亿人口的核酸检测、免费疫苗接种,没有经济支撑,根本不现实——说白了,没有钱、那可是万万不能的。

    回头再看越南。这些年,它的经济也有长足进步,几乎就是中国的翻版。流行观点认为:“越南劳动力、土地便宜,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新一代世界工厂,只是时间问题”。情况确实如此吗?

    1986年,越南开始“革新开放”(浓浓的山寨味道),比中国只晚了8年,迄今也已35年。它先天条件不错,地理位置优越,是太平洋、印度洋的“接口”与门户。狭长的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漫长、有多个重要的海港出入口;人口9700万左右,排世界第15,不少了。经济模式以加工贸易、“三来一补”贸易为主,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确实和咱们1990年代特别像。目前,越南的人均GDP达到2800美元,虽与发达国家、与中国(人均1万美元左右)比还相去甚远,但与30年前相比增长了30倍,表现非常突出。

    众所周知。近几年,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从“中美贸易战”获益良多。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忌惮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对“中国制造”严加限制,有意识扶持越南等、形成制衡;从而倒逼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到越设厂,完成加工、组装与出口。上述机制作用下,越南经济蓬勃发展,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却如同一把“双刃剑”——越南在受益的同时,却几乎永远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为什么呢?因为工业“基础设施”发育严重不足。

    一个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即工业化,是一个异常复杂、艰难的过程,需要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机遇。全球数百个国家,真正完成工业化的,除英、法、德、意、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外,也就俄、日、韩、中等少数几个,两只手就数得过来。背后的机理非常复杂,限于篇幅无法展开,强调两点:

    一来,要实现工业化,光有轻型加工制造业、即工业的下游,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上游的采矿业、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大型重化工业;以及“生产机器的机器”——装备制造业来提供机器、提供工业基础原料,它们构成强大的“工业基础设施”。二来,上述重化工业,投资巨大、回报率低,又面临着剧烈的国际竞争,往往是“不经济”的。后发国家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很难自发实现,因而需要国家的行政力量。当年,日、韩大力扶持财阀,才发展出强大的重化工业;咱们建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前后,两轮巨量的国家与企业投资,才奠定了今天的基础。

    越南,难道不可以复制日、韩、中的经验吗?对不起,做不到!与其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关。这个“焦虑的南国”,一直感受到北面邻居中国的强大压力,总想找个“靠山”来对抗:以前是苏联,苏崩溃后,就积极向美国靠拢,接受西方一整套经济、贸易的秩序安排——而在其自由市场经济的语境中,是不允许类似“国家扶持”、“财阀”这种元素新出现的。因此,越南的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一直是其短板;再加上它国土狭长,资源运输成本高、内部整合不易,严重依赖外贸;要建立相对独立、不依靠外部的完整工业体系,几乎没有可能。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其实,与我们相似的邻国,又何尝不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也许,这样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今天就说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聊其他邻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