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乡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乡村民生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农民收入与之前相比逐渐提高,脱贫攻坚战得到显著成效,乡村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展开,村民对于乡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日益深厚。然而,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从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乡村逐渐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并且乡村的经济建设就此停滞不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尤其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乡村衰落已成为基本事实。目前的仍然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包括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它制约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许多乡村日益凋零,并且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城市和乡村发展差距相差仍然很大,乡村人口流失问题严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要“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深入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因此,亟需改善乡村供给型结构改革,通过不断提升乡村基础建设、乡村环境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滕头村如何行动?
滕头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和溪口的交界处,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生态旅游区。原先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村,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极其落后,村庄的发展受制于交通的不便、农田的高低不平以及常年旱涝的极端天气原因。贫穷促使村民的思想转变。1965年是滕头村开启新道路的一年,滕头村迈出,改土造田、旧村改造、兴办企业、发展三产四大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从小康到富裕的发展,成为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模范村。自1993年获联合国“地球生态500佳”以来,又相继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40多项。现为5A级旅游景区。2019年,滕头村全村社会生产总值115.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7万元。滕头村在社会福利方面坚持集体福利事业,实现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医、户户有保险的目标;在教育建设方面,以“科技兴村,教育立村”为发展理念,制定学历奖励政策,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在服务设施方面,积极设立教科文场所,促进“滕头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孕育。
滕头农业以当代科技技术为依托,创造出一批科技领先、优质高效、出口创汇的立体农业产业。滕头工业企业形成以服装业为支柱,电子信息、竹木工艺、出口纸箱、不锈钢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以旅游、园林绿化、房地产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群体,成为滕头经济和谐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滕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创造出70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贫困农民就业的问题,带动了全国各地农民走出贫困线。通过设立村文化中心、村室展览厅等文体场所,村民既能学习文化、又能丰富生活,村官也能及时学习新思想、与时俱进。同时,建立了乡村振兴学院,设立五个以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为主的现场教学区,方便乡村与乡村之间关于共同富裕的交流,为其他乡村树立了典型榜样。当下,滕头村正在积极布局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设施建设,通过谋划未来交通、未来教育、未来医疗等“未来乡村”智能化生活场景,不断提高乡村的“未来感”。
总体而言,发掘适合乡村自己的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核心竞争力是通往“未来乡村”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精神文化是乡村振兴和走向富裕既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也是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加快发展乡村文化建设,是补齐乡村精神短板的客观要求,吸引人才,带动人口回流,改变乡村重形式轻内涵的现状,从而真正的留住乡愁,才能真正地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