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杭州亚运带来了什么?

    目前,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各个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尽情比拼,体验赛事和文化的交融,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从亚运视窗看中国发展

    说到亚运会,相信9月23日晚上的开幕式一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各国代表团欢饮仪式就用了将近1小时,各参赛国代表团穿着特色服装,带着不同文明,整齐有序,接连出场。这部分虽然冗长但意义深重,是文明礼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现杭州开放包容和热情欢迎的态度。随后的文艺演出在万人合唱的《梦想天堂》旋律中,集合宋韵画卷、良渚历史、运河文化、西湖美景、钱塘潮涌等富含杭州特色的元素,佐以杭州市花桂花、《富春山居图》等名画、《忆江南》越剧以及文人雅集场面,最终亮点则是运用科技,以数实融合方式,点燃主火炬塔。整场开幕式是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完美结合,更是艺术和技术双向奔赴的视觉盛宴。

    众所周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前两次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如果将亚运会当成中国历史变化的窗口,则可以直观感受到我国33年的巨大变化。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提升,办赛理念与时俱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仍保持不变的是拥抱世界,绽放自我的自信,全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以及对国家体育事业的支持。比如杭州亚运会首次增设电子竞技和霹雳舞两个竞赛项目,霹雳舞将体育和艺术合二为一,电子竞技则是智力和体力双向大比拼,从体力技能比赛走向智体结合比赛,为传统体育项目增添新色彩。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举办的第一个区域性、国际性大型综合运动会,当时北京市生产总值为500亿元,全中国GDP也仅为3878亿美元,这场运动会顺利举办得到了全国各方大力支持,可以说是全民办亚运。到了2010年,广州依靠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雄厚实力足以承办亚运会,毕竟2009年广州GDP已达到约133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亚运会后全民健身开始普及,大赛体育场馆在赛后能长久服务于全民健身需要。作为2023年亚运会举办城市,杭州近10年生产总值从7969亿元增至1.8万亿元,参赛人数创历届新高,重点是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体育场馆建设、人流量控制等方方面面,践行“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

杭州各种变化显而易见

    杭州亚运会背后藏着什么?毕竟从2015年9月申办成功以来,杭州城市建设就一直在为亚运做准备,至少有三种改变显而易见。


    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质的飞跃。自古以来,要想富,先修路。快速道路从有到优,比如“城市东扩”开启和上海、宁波共富之路快车道,“江南副城” 延伸,从滨富合作到萧滨一体,“科创走廊”西行,串联大走廊区域重量级产学研高地。轨道交通逐步完善,截至2023年2月,杭州已形成12条地铁线路,总长度达516公里,实现十城区全覆盖,在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人流密集区,地铁的畅通无阻能提升居民归属感。机场建设扩容提质,2022年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投入运营,机场新建的T4航站楼满足了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需求,年旅客吞吐能力达9000万人次。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带动人口、资源等各要素跨区流动的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铺路。

    其次是市容市貌变化改善升级,高架上各类时花尽情绽放,为司机和乘客带来视觉放松,减少疲劳驾驶和枯燥的等待时间,各类标志性绿植造型颇具新意,从2019年起,杭州用了3年多时间全力推动全市域绿道网建设,如今4700公里绿道串珠成链,“一步一风景,一道一特色”的绿道成为鲜明标签。高架路灯杠上的迎亚运灯箱,路边各类亚运墙绘,工地围挡,亚运倒计时牌等无不体现亚运元素,亚运村里亮起吉祥物红绿灯,应景有趣,钱塘江畔的灯光秀照亮现实,进入亚运时间,还有2023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的“亚运号”专列,运用于连接机场和火车站的地铁19号线,点缀城市亚运氛围。

    最后是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建设人人可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建设可持续,居民日常健身设施可获得性强。亚运比赛场馆由杭州奥体中心等多个城市体育场馆、浙江省内各大高校体育场馆,以及宁波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等风景和赛事结合的比赛场地。肯定的一点是,杭州并没有为亚运兴建过多场馆,就算亚运场馆也履行“还馆于民”的承诺,还合理利用空置土地、废弃厂房、建筑屋顶、地下空间、高架桥下等城市的“金角银边”,重塑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开放中小学体育设施,构建 “15分钟健身圈”,服务于民。

体育运动服务经济发展 

    亚运会、奥运会和冬奥会等国际性盛会推动体育运动普及。2009年开始每年8月8日设为“全民健身日”,如今已形成运动场馆和社区场地协同发展,城市和乡村齐头并进的局面,据《2021浙江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主要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浙江省体育场地已超过20万个,健身步道有7770个,冰雪运动场地增至38个。大家只要有时间就会选择体育活动挥洒汗水,享受体育运动。全民运动氛围形成体育消费基础,比如带动健身器械厂家发展以及各类易耗体育器材消费,促进滑雪等冰雪运动场地体育休闲旅游等。

    体育和休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首先是体育赛事带动人口的流动,比如杭州亚运会参赛人员出现在杭州钱江小商品市场、组团去四季青小商品市场购物,为区域小商品市场带来新热点和商机,毕竟在互联网发达的杭州,此类新闻很容易变为一时网红,自带流量,成为商场和店家的免费广告。其次是体育休闲经济带动文化的流动,比如亚运会的双英文志愿者服务语,各国政要和参赛人员游览杭州各类人文景点,一方面传播杭州文化,另一方面新增短期热点。所以,这里不是看当事人消费多少,而是其传播效应广,并很难短时复制。

    最后是体育经济带动企业发展,杭州及浙江拥有不少高科技企业,企业支援赞助亚运办赛,反过来亚运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展示窗口,据报道,有176家企业竞相赞助,众多上市公司运用人工智能、VR、电竞、文创等方式“花式”参与杭州亚运,这些技术和产品未来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投放到城市实际运用中。

    “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举办亚运会需要拥有融入城市发展、设施建设、服务民生的大格局,杭州城建理念已转向精细化和品质化。那么,如何将亚运好的城市建设理念贯彻下去,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宜居智慧之城,是杭州将要面临的又一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