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韧性社区如何构建?

    如何实现动态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统筹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社区作为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的基础单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具有韧性思维,要在社会正常运转下精准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秩序。然而,一些社区比狠斗恶的“硬核”防控暴露出社区难以有效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部署,换言之,推进社区韧性治理势在必然,但也面临亟待解决的堵点。对此,本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丈量社区韧性治理状况,分析其面临的脆弱性问题,勾勒出推进社区韧性治理的路线图。

    本研究共分两次对社区韧性治理状况进行专项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和政策比较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研究发现,社区韧性建设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社区为民服务意识需加强,思想引领有不足;社区资源整合能力需提高,法治保障有漏洞;社区居民互助精神需培育,德治建设有欠缺;社区防疫多元主体需动员,自治联动有不畅;社区常态防疫举措需升级,智治支撑有短板等。

    对此,本研究提出社区韧性治理的提升策略:

    第一,构建由基层党组织引领的行动网络。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需从顶层设计出发,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推进社区韧性治理指明方向,即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接点统筹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带动社区“五治”均衡发展,最终形成合力推进社区韧性治理的态势。

    第二,打造全流程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方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枢纽型组织功能,关键在于把握从要求、路径、主体到行动的全流程,把握“一性三管四合五治”。具体如下:“一性”是指社区适应性治理复合型风险,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以这一要求为指引,以使社区在复杂风险环境下能够更好地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三管”是指实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的动态全周期管理,基层党组织应不仅侧重事中的应对控制,更强调事前预防和事后反思学习。“四合”是指基层党组织推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社区合作,促进多主体良性互动。“五治”是指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推进“五治”均衡发展,是“一性三管四合”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社区韧性治理的最终路径。

    第三,注重政治引领以激励干部积极行动。提升基层社区防疫工作的主动性,关键在于激发基层社区党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要行动、想行动、勇行动”。具体如下:一是稳固责任意识。基层党组织应当在常规的“两学一做”等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中增设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防处置等相关内容,同时针对辖区内重点区域、人员等实行党员包区、一对一联系并签订责任书,做到负责无“真空”。二是培植学习意识。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和线下举办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竞赛、先进治理案例分析等活动,养成基层党员主动学习最新治理理念、方法的习惯。三是发扬标兵意识。通过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将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先进党总支部评选、党员个人绩效计算当中,对在治理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基层党员予以公开表彰,激励其在一线担当作为、扎实工作,形成力争上游氛围。


    第四,通过法治保障确保基层行动规范化。确保基层防疫活动的规范性,关键在于以法制精神约束防疫行动,从“明确责任、优化分工、资源保障”三管齐下,具体如下:一是权责清单化。各级人大需加紧制定和完善“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和“社区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等,做到基层权责明晰,并将治理资源下沉到一线。二是协作制度化。上级党委政府应当有意识地将关系疫情处置应对的层级分工、部门协调、主体合作、信息共享等予以明文化、制度化,进而形成稳定的防疫合力,提高社区内外资源整合能力。三是储备规范化。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接点”统筹功能优势,规定社区制定应急储备物品清单,加强民防应急综合物资储备库建设管理,同时通过搭建线上“物资对接平台”发布物资需求,或自主联系供应厂家,与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第五,注重德治教化以激发居民互助精神。构建全民防疫的合作网络,关键在于弘扬道德引领作用,促进居民以“参加组织、参与活动、参与建议”三大渠道互助合作,具体如下:一是社区党组织统筹招募公安民警、医院医护等人员为社区一级志愿者,建立“楼长负责制”模式,在社区各单元推选热心居民,经培训后接棒为二级志愿者,主要负责区域内家庭的防疫宣传工作。二是社区党组织以“四民社区”(安民、便民、乐民、康民)创建为载体,开展睦邻友好互助等主题活动,促成空间上相近、道义上相助、情感上相融的新型邻里关系。三是社区党积极利用组织QQ、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以楼栋为单位,搭建“协商议事群”和“社区智囊团群”,鼓励居民对社区防疫事务贡献智慧,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社区防疫共同体意识。


    第六,构建基层网络以挖掘社区内生资源。构建常态化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机制,关键在于构建基层治理网络,充分调动“社区骨干、社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资源,具体如下:一是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一名党员一幢楼”活动,使社区党员成为风险防控的“观察哨”,并建立户长制、楼长制,引导组织社区居民加入常态化应急阵营。二是激发驻区单位参与社区防疫共同体建设的能动性,促进社会组织、社会企业衔接配合联起来、协同互动转起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性,使其能参与社区应急工作。三是社区党组织联合多方主体,积极开展应急知识普及、应急救护、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居民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借助疫情防控,提高社区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刻认识和应对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第七,运用数字技术以提高危机响应速度。提升社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能力,关键在于充分运用数字治理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从构建“数字网络、数字图谱、数字平台”三个层面依次发力,具体如下:一是接入大数据筛查安全网。基层党组织应当深化与外部企业合作,在通过网格化党建收集、共享基础数据的同时,凭借大数据手段对辖区人员流动开展实时监测、筛查,做到管理“心中有数”。二是构建可视化疫情预警图。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辖区疫情防控预警图,并基于可视化的社区疫情信息,基层党组织分区域、划重点布防力量,实现管控“张弛有度”。三是打造云政务线上服务台。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云政务服务平台将服务的触角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尤其针对辖区内重点人群例如为社区隔离人员提供远程健康报告、云端心理辅导等智能服务。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浙江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韧性构建策略研究——基于6省18市的实地调查》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