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磐安实践”:经验及启示

    农村金融发展是乡村振兴事业中的一块短板。磐安县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谋划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通过强化特色产业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畅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数字赋能金融创新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金融助力产业组织构建、金融服务融入乡村治理、农业政策性担保创新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探索形成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磐安实践”,也为其他山区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和范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磐安实践”中,银行产品服务同质化、金融数字化改革创新相对滞后、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农户抵质押品不足等共性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农村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据此,李敏等专家提出下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授信风险防范,鼓励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

    一是要引导商业银行强化授信风险防范。强化贷前审批和贷款用途跟踪,避免出现对同个农户或经营主体的过度授信和贷款违规使用的情况。二是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特色化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银行可立足不同产业、不同乡村实际以及自身市场定位,从抵质押品、应用场景、贷款流程等多角度创新差异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形成不同类型银行差异化发展、良性竞争的金融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二、完善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金融服务数智化转型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借助金融科技加快促进农村金融数智化转型。完善“中药产业大脑”的数据生成系统,开发建设休闲旅游产业等其他大数据平台,面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实现数据接入共享。为商业银行开展全产业链信息抓取和风险预判、客户画像、线上授信、风险防范等提供大数据支撑。二是鼓励商业银行加快农村场景化产品设计,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数智化创新。围绕中药种植、乡村旅游、土地流转、乡村治理等丰富场景化产品设计,创新更多适配性强的线上金融产品与服务,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更加数智化、场景化、便利化。

    三、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农户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平台建设及共享,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健全包括农户信用信息、经营数据库等在内的大数据平台,并动态更新管理,健全长效征信机制,为商业银行发放纯信用、利率低、审批快的助农贷款提供信用依据。二是强化农村诚信文化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农村金融诚信档案,加强守信互信宣传,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比示范活动,提升农户的诚信意识,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信用保障。

    四、创新多元化抵质押品形式,完善农村抵质押品确权机制

    一是进一步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创新抵质押授信产品。银行可结合当地农村经营主体特点,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农机具设施、药材等作为抵质押品,创新多元化抵质押品授信模式。二是要加快完善农村抵质押品的确权机制。明确产权归属,完善产品抵质押政策,为商业银行开展抵押品确权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来源以及可参照的政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