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年轻时再平常不过的用餐举动,可能因双手不停抖动而异常艰难;年轻时的健步如飞,可能需要靠轮椅缓慢滚动;年轻时的好记性,也可能因病退化,甚至忘了是否用餐。
目前,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60岁以上老年痴呆患者达到15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人,以及好发于老年人的帕金森病,都影响老年人自主进餐。
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关联着家家户户的老人,直接决定了居家养老生活品质,也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项目之一,那么,本期的微评就来讲述老年助餐那些事儿。
一、老年助餐需求日常化
《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报告》调研显示,37.5%的老年人存在用餐方面困难,主要集中在做饭难、买菜难、缺少养老助餐点等问题。近半数老年人对午餐有需求,同时高度注重老年餐性价比,以早餐为例,82.4%的老年人期望定价区间在3-10元之内。也就是说,老年助餐市场需求旺盛,客单价不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助力老年人就餐。
在家门口吃上一口健康卫生的热乎饭,不仅是老年人生活所需,也是子女心之所系。一般而言,对于健康的老年人,就餐距离在步行15分钟以内是合理可接受范围,选择堂食可以增进邻里交流,缓解社交孤独问题,有些社区老年食堂还将服务范围拓展到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过,社区老年餐厅也会存在菜品卖相不好,品种单一、味道不好等问题,长期下来,就会降低老年人就餐的频率,毕竟老人只是年龄大了,并不代表其降低对美食的期待和标准。
独居、空巢、高龄、残障老人是老年助餐重点关注对象,对于这部分老人,助餐更大的意义是心灵寄托,比如送餐入户,表面上送的是一份食物,实则传递着一份问候和温暖,让老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关爱和正能量,关键时刻也能抚慰人心。志愿者和外卖平台骑手是送餐的中坚力量,必要的人文关怀也应成为送餐培训的基础项目。
二、老年助餐模式多样化
2023年《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的提出,聚焦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居家养老难题,着力提升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目前,社会上老年助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线下食堂用餐和线上点单线下配送。
首先是大家熟悉的社区老年食堂,重点在于健康的饮食理念,主要表现在菜品清淡,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和需求,比如少油少盐味道好,毕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超78%,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公益是社区助老食堂的底色,也就是说价格要合理实惠平民,让老年人愿意消费。近年来,老年餐厅形式越来越丰富,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接地气助餐模式,比如杭州滨江区推出“社区+高校+全城通”模式,开办“老少同乐”食堂;还有各地农村因地制宜,通过社会捐款、志愿服务、低价收费等形式运作的孝老食堂。
其次是将饭菜送到老年人手里,主要针对不方便下楼的老人,虽说适老化改造可以提供便利,但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这部分特殊群体仍存在进餐困难,这需要组织一批送餐人员,联合社区和食堂,共同将服务半径延长。比如宁波镇海有支平均年龄60岁的送餐骑手,每天专门给村里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送餐服务;湖南长沙蓝骑士“社区侠”链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银龄食堂,打通社区助老送餐“最后一公里”;上海松江区新桥镇将社区食堂“搬”上外卖平台,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辖区覆盖。
随着科技进步和理念更新,老年助餐模式逐步走向多元化,但多元化背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是其面临的又一课题。
三、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
老年助餐是民生工程,关乎全体老年人切身利益,而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合力,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持续经营的问题,最终共同守护老年人的一餐一饭,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首先是政策支持,202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服务。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强调“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提出要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在多项政策和指导意见有力支撑下,各地区积极开展老年助餐行动,比如山东省加大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建设各类老年食堂,发布《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要求》,目前已发展老年食堂、助餐点1.1万处;截至2023年11月底,杭州已建成老年食堂(含助餐点)1792家,建德市实现全域助餐服务覆盖率达95%。
其次是社会治理协同,整合资源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探索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模式。比如三门县在政府主导下,社区、社会组织、专职社工、社会慈善资源、志愿者五大主体联动,开展“加工+堂食+配送餐”老年助餐服务,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社会组织服务运营,爱心机构和企业捐款,志愿者服务,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再根据老人年龄和经济情况,分类收取平价就餐费维持运营。
再次是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比如扩大经营范围补贴运营成本,不只针对老年人,某些时段推出大众化餐品,吸引大众消费者。比如杭州劳动路社区食堂2002年开始营业,如今已从最初的仅服务老年人群拓展到了服务全年龄段,近期还推出了一份青年人专属的“活力久久”餐,吸引附近年轻人就餐,增加客流量。
最后是借助互联网能量,通过加入现成的餐饮外卖平台,或者打造老年助餐专属网络平台,方便老年人在移动设备上自助订餐,发动外卖骑士或者社区志愿者力量,将菜品送到老人家门口。也可以在平台上发起用餐求助需求,解决用餐困难问题。
总的来说,老年助餐是一份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始于一餐一饭,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力量和人文支撑,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让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方颖,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