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水果,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珍品水果总是供不应求,随着品质生活的提高,消费者对高端水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保水果能新鲜送到,凌晨采摘冷链运输全程控温,再加上宣传和高端包装,水果的价格也跟着翻着跟头的涨,荔枝、蓝莓、杨梅、车厘子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时鲜水果更是冲到百元甚至千元一斤,再加上商家打出的“水果中的爱马仕”、“水果盲盒”、“超级水果”等营销方式更是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为稀缺性买单,为娱乐买单,为好故事买单,尽管价格远高于普通水果,但众多“美食爱好者”仍愿为独特的口感层次、上乘的品质以及新奇的消费体验买单。
但曾经只敢看不敢买的天价水果却在悄悄降价,原来70-80/斤的车子里跌至20/斤,荔枝的价格也因大产出而价格大跌。由此可看出消费者和市场都在逐渐回归理性,天价水果的集体跳水的背后更是折射了很多方面的原因,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全球化贸易的复杂性以及消费波动的不可控性,更有商家炒作等营销手段。我国从蓝莓、车厘子等水果的进口规模到大规模的自主培育,打破了海外的“水果环境垄断”,从而改变了全球定价权。消费者也理性看待天价不等于物有所值,商家的营销故事讲不通了,在市场分化提供给消费者多元选择下,宁可追求性价比选择更便宜的,溢价也就撑不住了。同时,我国水果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是全球蓝莓生产增长幅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曾经百元一串的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突破6.67万hm2,种植区域遍布全国葡萄产区,种植10年内扩张50多倍,据调查,2024年青岛市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超过1333.33 hm2,约占全市葡萄种植总面积的30%,产量一上来价格自然降低。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供应链变革,依托东航作为上海最大主基地航司的综合实力和近年来日益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让南半球的车厘子在离开枝头2天内,就能通过一班班“生鲜快线”,快速运输至北半球的中国各主要城市,让国人在冬日里也能品尝到“飞越半个地球”的鲜果美味,让中国消费者与智利果农及产业链合作伙伴,一同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甜蜜成果。数据显示,2023-24产季智利鲜食车厘子出口量为41.39万吨。物流成本的大大降低加上平台产地直采模式的选择,也使车厘子的价格逐渐亲民。
曾经的贵族水果都在走向平民化,从买不起到敞开吃,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果农来说确是一大挑战,在高额利润的强力驱动下,国内果农群体与各路农业资本涌入高端水果种植领域,国内多地都扩大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可也面临库存溢价盲目扩张导致生产过剩进而导致品质下降的风险,价格崩盘也会影响到果农的收入。
因此,对种植户来说,不能只看到短期红利,更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向市场。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贵族水果”降价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水果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鲜电商的崛起更是打破了传统水果销售渠道的格局,加剧了市场竞争。对于果农和相关企业而言,需要更加注重水果品质的提升和品牌建设。在品质提升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采用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水果的口感、甜度、外观等品质指标,以品质赢得市场。在品牌建设方面,要挖掘水果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水果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标准化生产等方式,加强技术培训,抵抗气候风险。同时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生产,将水果制作成果汁、果脯、果酒等产品,不仅能够延长水果的保存期限,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