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健康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在智慧健康、医疗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部分强调“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这一政策导向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和强大动力。
2025年8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以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为目标,通过构建支撑体系、打造共享平台、深化行业应用、培育产业生态四大重点任务,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医疗健康领域,形成辐射全国的创新示范效应。
我省作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示范省之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改革,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创新高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随之产生了六个方面的主要困境:一是智慧医疗的责任认定机制尚不健全。二是智慧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普惠共享程度有待提高。三是智慧医疗相关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匮乏。四是智慧医疗重构医患关系,可能加剧医患信任危机。五是智慧医疗中的人工智能等存在算法歧视风险。六是优质智慧医疗资源分配分配不均。
对此,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学院)党委书记孙元教授等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调研微医集团、东阳市人民医院等省内智慧医疗先行单位,系统分析当前我省智慧医疗发展所面临的六大主要困境,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破解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加强智慧医疗伦理案例研究。一方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组织协调各医疗单位,共同建立一个全面的智慧医疗伦理案例库及交互式学习平台。库中应收集国内外智慧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决策案例,还应包含跨文化和国际视角的案例,以成为医疗专业人员、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应健全智慧医疗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数据保护标准和责任归属的制定和实施机制,确保医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技术提供商、患者等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建立清晰的责任认定机制。
第二,着力构建跨区域的智慧医疗数据管理与共享新机制。一方面持续提升健康医疗领域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协作水平。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的区域间医疗业务协同机制,促进跨地区、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省级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作为医疗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和分析中心的角色;完善医生跨院合作模式,实现智慧医疗服务的同质同责。另一方面着力完善数据使用与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确立数据流通与隐私信息使用准则,确保数据的标准化和可操作性,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同时完善持续的数据实时跟踪系统,确保数据使用有章可循、有迹可循。
第三,大力推广以“数字+健康医疗”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开设跨学科专业与课程,加大智能医学工程等新型交叉学科建设力度,培养兼具医学知识和数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科技创新和医疗产业创新融合,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资源平台,建立智慧医疗联合实训基地,为医疗单位提供更多的智慧医疗人才储备;充分利用产业合作、学术交流、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引进和培育智慧医疗领域的高端人才。
第四,加强医疗制度伦理化建设,着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方面,政府要引导各级医疗单位充分交流协同,在进一步明确智慧医疗技术的使用标准、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确保智慧医疗技术与服务遵循最新的医疗法规和伦理标准。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患者心理建设机制与关怀制度,加强心理层面的干预与引导,总结推广智慧医疗在个性化治疗计划、远程医疗咨询和实时健康监测等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升智慧医疗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与使用度。
第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着力规避算法偏见。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推动建立统一的算法伦理标准。这些标准应详尽规定算法设计、应用、评估及监管等全链条的伦理要求,确保医疗算法的开发与应用符合公正、无歧视原则。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明确界定算法开发者的责任边界,规范算法的设计流程。另一方面,政府应定期组织高校内专家、企业内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医疗单位,全面参与数据审查、特征选择、算法构建与优化、性能评估与验证等各开发环节,着力加深各领域专家与智慧医院间的合作。
第六,着力健全智慧医疗资源分配机制。建议一方面加强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智慧医疗设备的补贴力度,缩小区域间资源差距。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对现有智慧医疗体系进行有效补充。建立健全各地区与省内高等院校等优质平台之间的结对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前往社区为老年群体等普及互联网理念、智慧医疗产品与服务等相关知识;鼓励研发适用于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智慧医疗产品与服务形式,提高智慧医疗对于特殊群体的服务率;加强社区健康场景建设,推广建设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