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发布《中国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数评估报告(2024-2025)》。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傅荣校公布了2024-2025年度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数的评估结果。
一、政府网络透明度概念
保障公众的知政权与知情权,推进透明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政策目标。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的提高,截止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政府网站及政务网络平台成为政务公开的第一平台。因而,评估政府网络透明度,具有衡量政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效用的标杆性作用。
所谓政府网络透明度,就是公众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政府信息,通过网络与行政主体联系与交流,以及了解政府行政主体或者重要公务员的网络行为、政府应付突发事件的应对表现等,判断政府信息开放程度、政民交互的亲民程度和突发事件处理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与技巧运用程度。简言之,就是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能够了解政府日常在干什么、想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和干得怎么样等信息。
浙江省/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以政府网络透明度为切入点,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政务网站(含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网、政府开放数据网)为平台,以政府处理公众高度关注的网络事件案例分析和“三微”(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微视频)调查为基础,对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浙江省11个市级政府(自2017年增加32个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络透明度进行评价,期望“以评促建”,推进阳光政务、透明政府和开放政府建设。
二、评估范围
2024-2025年评估报告样本,包括大陆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31个,中国大陆省会(含副省)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32个,浙江省市级政府11个(含杭州、宁波)。
中国大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网络透明度评估对象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共31个政府主体。
中国大陆省会(含副省)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络透明度评估对象为:副省级城市与计划单列市——广州市、武汉市、哈尔滨市、沈阳市、成都市、南京市、西安市、长春市、济南市、杭州市、大连市、青岛市、深圳市、厦门市、宁波市等15个政府主体,地级市(省会城市)——石家庄市、郑州市、南昌市、太原市、乌鲁木齐市、呼和浩特市、长沙市、贵阳市、昆明市、西宁市、兰州市、银川市、南宁市、福州市、拉萨市、海口市、合肥市等17个政府主体。两者一共32个政府主体。
浙江省市级政府网络透明度评对象为: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共11个政府主体。
三、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与数据来源
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数指标体系设计,基本依据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政务公开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法律政策文件内容。指标主要包括三大类: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网络应对。分别代表强制性指标、约束性指标、自觉性指标。另外,2020-2021年以来,设置了政策加分项,主要针对发布有政务公开五年规划(行动计划)、政务公开标准等省级政府,进行额外加分。
数据来源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目)、政府开放数据网、政务服务网、政务自媒体(三微)、以申请公开数据及网络数据爬取。
四、评估结果 1、2024-2025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网络透明度测评结果 基本情况说明: (1)整体排名: 排名前5名是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四川省,大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排名最后的5名是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网络透明度最高的单位得分89.62分,透明度最低的单位得分66.22分,极差为23.4分,各省政府网络透明度水平差距较大。 (2)排名变化 与上一评估年度相比,2024-2025年网络透明度指数,天津进步最快,比上一年排名前进16个名次。天津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网络应对三方面均取得进步。在信息公开上,政府数据开放数量、招投标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等信息公开内容较前一年更为全面和细致;在公众参与上,一是投诉咨询的响应速度较快,在线咨询有公开咨询投诉的时间信息,回复时间约在72小时内;二是较前一年民意征集、网上调查、在线访谈等政民互动数量有所增加;三是政民互动功能内容设计也得到优化:设置政务访谈(开放预告和回顾)、回应关切、政民零距离(分有对话市长、区长、委办局领导的留言板块,设有留言选登、各单位留言统计等功能区)以及民意征集和网上调查等政民互动功能板块。网络应对上,天津政务微博的影响力较去年也有所提升。陕西、湖北、河北、安徽等排名较2023-2024年也有较大的提升。 排名下降最大的是山西,海南、云南、吉林、湖南、江西、甘肃的排名较2023-2024年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前一年相比,山西在公众参与方面表现良好,主要失分在信息公开和网络应对方面,排名较前一年下降11名:信息公开方面主要在政府数据开放数量和依申请公开处较前一年扣分较大,在“三公”经费、土地使用权出让、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的公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扣分,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应对方面,主要因政务微博影响力较前一年有所下降而扣分。海南较前一年排名下降8名,主要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两方面失分:信息公开方面,主要是因为 “三公”经费、社会保障信息、乡村振兴工作信息等信息的公开以及依申请公开的监督与救济、依申请公开操作不够完备和细致而被不同程度地扣分;公众参与方面主要失分在咨询投诉的响应时速较慢。 (3)总体评价 第一,省级政府的网络透明度水平逐年提升,但东西部整体差距较大。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透明度平均绩效分79.71分,较去年78.33分进步1.38,连续五年网站表现有一定提升。但总体表现层次不齐、差异明显。 第二,指标属性上看,强制性指标表现好,自觉性指标表现差。得分率最高的是强制性指标的信息公开指标(85.87%);其次是约束性指标的公众参与指标(75.81%),而自觉性指标的是政府网络应对指标(66.84%)。 第三,信息公开内容基本覆盖了重要领域,但公开的信息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类指标平均得分率为85.87%,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类型以及基层政务公开的重要领域类型,均按要求规定公开,但其中一些公开内容还需要细化,比如土地使用权出让、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学校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等公开情况不是很全面,部分省份在这几项指标的得分较低,还有很多公开的内容对公民来说缺乏实质的参考价值,多是转发通知,属于政策性、指导性、程序性的信息。 第四,公众参与功能建设整体中等水平。公众参与类指标平均得分率为75.81%,较去年72.73%有明显进步。总体上,政府网站公众参与功能的渠道充足多样,但是需要加快政民互动的响应速度、提高政民互动的内容质量、规范和完善依申请公开的监督与救济。具体来看,在公民参与渠道方面,民众可以选择电话、邮箱、网络留言、网络调查、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公众参与,部分省份也通过预告+开展领导干部接听市民热线等方式拉进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政府在咨询投诉版块的回复总量较往年有所增加、且回复质量较高,内容充实,有实质性的回答和参考解决办法。但是部分网站也存在公众参与响应速度滞后、实时互动与民意征询次数较少等问题。 第五,政务自媒体建设仍然有待升级完善。网络应对指标平均得分率为66.84%,较去年64.49%有一定进步。所有省级政府都开通了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中关于政务微信的运营情况数据可见,政务微信各栏目建设完善可用、政务微信信息发布量较为可观,政务微信的发展走向稳定和成熟;与此同时,所有省均有政务微博开通、绝大多数政府都开通了认证微视频账号,但是政务微博和政务微视频的建设仍需完善,在职领导人公务员实名微博指标上普遍失分高。 2、2024-2025年中国大陆省会(含副省)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络透明度评估结果 (1)整体排名说明 评估结果表明,排名位于前五位的,是广州、杭州、福州、合肥、成都,这些城市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排名在中间的多数是中部地区的城市,排名在倒数五位的城市是拉萨、太原、兰州、乌鲁木齐、西宁。 与上一年度相比,广州、杭州,仍然保持前列位置。 进步较大的城市:福州(+12)、海口(+10)、青岛(+8)、沈阳(+8) 退步较大的城市:武汉(-12) (2)指标情况说明 第一,整体网络透明度指数表现中等水平(平均分80.67),较去年78.73有所进步,内部差距但仍然较大。90分以上城市0个;80~90之间的城市22个,70~80分之间的城市7个;60~70分之间的城市2个;60分以下的1个。透明度分数最高的是广州,为89.35分,最低的是西宁,分数为59.35分,二者相差30分之多。 第二,三类指标得分距离较大。从各类指标得分情况看,得分率最高的是信息公开类指标(87.30%),高于省级政府的85.87%;其次是公众类指标(80.91%),高于省级政府的75.81%;最后是网络应对类指标(62.83%),略低于省级政府的表现(66.84%)。 第三,信息公开整体处于良好水平,平均得分为49.76分(满分57分),平均得分率为87.30%。各类信息公开情况表现不一,在部分专题信息数据开放与依申请公开的公开监督与救济表现一般。其中:得分率达到100%:行政审批与处罚信息、信用信息;得分率达到90%及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政府数据检索的便利性、财政预算决算及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信息、地方政府债务、政府采购、环境保护信息、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医疗卫生信息、就业信息、依申请公开渠道;得分率在75%和90%之间(包括75%):政府数据开放数量、“三公”经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责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产权交易、招投标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保障性住房分配信息、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社会保障信息、乡村振兴工作信息、企业减税降费信息(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应急管理信息、依申请公开操作;得分率在60%到75%之间(包括60%):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学校教育、依申请公开监督与救济整体表现一般。 第四,公众参与类指标平均得分为21.85分(满分27分),平均得分率为80.91%。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络在咨询渠道功能、咨询内容质量、征集渠道功能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得分率均在90%以上;在实时互动渠道功能、实时互动内容设计、征集内容设计表现良好,得分率在75%-90%;在咨询响应时速、征集数量整体方面表现一般,得分率在60%-75%;在实时互动数量方面做得较差,得分率在60%以下,是55.73%。总体来说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网络在公众参与方面整体已迈入良好水平,与去年得分情况相比略有提升,然而不同地区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公众参与方面做法有待改进。 第五,网络应对类指标中的平均得分为8.5分(满分14分),平均得分率为63.02%。截至目前,所有城市开通了政务微信,大部分城市都开通了政务微博,得分率分别到达了100%和79.30%,与此同时,政务短视频得分率为81.25%,较去年得分率72%有大幅提高,说明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的网络行为意识良好。但是,政府主要领导人“网上实名微博”做得较差,得分率为0%,处于不及格阶段。 3、2024-2025年 浙江省11个市级政府网络透明度评估结果 基本结论说明: (1)整体排名与排名变化 11个市级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有独立的信息发布网络,网站普及率100%。网络透明度平均绩效总分为83.23分,处于良好发展水平阶段。网站得分率全部在80%以上,其中得分率在86%以上的单位1个,83%-86%之间的单位4个,80%-83%之间的单位6个。 透明度最高的杭州市得分率为86.50%,得分率最低的台州市81.50%,透明度绩效分仅相差5,虽然网络透明度虽然仍存在层次不齐的情况,但浙江省各市的网络透明度整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在平均分之上的市级政府有4个,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平均分之下的共7个,分别是舟山、衢州、嘉兴、丽水、金华、湖州和台州。与去年相比较,名次上升的市级政府为:温州、舟山、衢州、金华;杭州名次不变,仍居于榜首,绍兴、嘉兴、丽水、湖州和台州政府从排名上看呈下降趋势。排名没有上升且总分又在平均分之下的政府,具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 (2)单项指标说明 2025年网络透明度测评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政策对政务公开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调整,集中在信息公开方面。从各类指标得分情况看,平均得分率最高的是在信息公开指标(92.42%);公众参与指标次之(78.59%);最低的是网络应对指标,得分率仅为61.49%。可见,浙江省各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基本功能、框架构建、信息内容等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政务双微及短视频平台近年来逐渐成为政府听取民意、取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和增强其决策和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方式,目前网络应对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具体来说,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两项的完成度较高,得分率较理想,浙江省市政务短视频得分率为81.82%,较前些年取得较大进步。然而整体来看,相比较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指标,网络应对指标仍是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软肋,这也反映了政府需要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和网络应对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主要领导人微博得分率低,需要予以重视;另一方面,浙江省部分城市在全国同级政府的微博表现层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需要加强建设。 五、基本体会与思考 通过三类政府网络透明度评估发现:一是与上一年度相比,总体有一定进步,且极差有所缩小。二是评估样本水平上,表现为浙江省市级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数最高,十一个评估样本得分均在良好线以上;而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评估样本平均得分刚刚达到良好线(80分),但区间差距较大,有良好、中等、及格,还有没达到及格线的;省级政府评估样本平均得分接近良好。 当前政务公开有以下方面的成绩表现: 一是法定公开平台建设规范。政府在信息公开(开放数据平台)建设方面,从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栏目,到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开放数据网,规范性建设有很大进步。特点是数字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转型发展快的经济发达地区,政府网络透明度指标提升快。 二是政府公开信息的类型增多。在国务院办公厅每年的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以及国务院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政策推动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每年都增加了新的类型,目前包括26大类重要领域的信息,以及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等五公开信息。另外,此前三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信息的社会化发布,我国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发布机制和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三是政民网络交互的途径相对比较完善。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自媒体中,政民的交互渠道功能、内容质量以及民意征集的渠道功能较为多样和便捷,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大部分网站也逐步开设了机器人咨询功能,使民众在政府网站上获取资讯变得更为快捷高效。 四是政务自媒体规范建设好。政务微信、政务微博实现了政府主体全覆盖,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各级政府陆续探索建设微视频官方认证账号的建设,其中省级政府绝大多数均已建立相关平台账号,发布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走近民众、走入民众,也获得了民众的欢迎和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