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是全球范围内濒临灭绝的鸟类物种之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2024年12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平台转发视频时留下这样的评语,“在中国文化中,朱鹮和柿子树都象征着好运和繁荣,所以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的美妙景象,对看到这一景象的人来说,也是吉祥的征兆。”朱鹮的生存历史长达6000多万年,是鸟类中的“活化石”,有着“东方宝石”“吉祥鸟”之美誉。

1981年,专家在陕西省秦岭腹地发现7只野生朱鹮。经过多年的培养繁育,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增长至1万余只,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2023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1万只。朱鹮的成功保护,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生动案例,不仅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树立了榜样,而且还成为拉近不同国家间友谊的纽带。1998年,中日两国之间正式签署协议,开展朱鹮保护合作。1999年1月,第一对赴日朱鹮“友友”和“洋洋”由中国陕西洋县来到了日本佐渡岛。同年5月,“友友”和“洋洋”孕育的第一只雏鸟“优优”经人工孵化成功。自此,以“友友”和“洋洋”及其后代为核心,人工繁育的朱鹮开始在日本繁衍生息。佐渡朱鹮保护中心特别开设“朱鹮之森公园”,让一般民众也可以近距离了解朱鹮。2008年,中国先后为韩国提供了4只朱鹮,经过十多年的人工繁育和保护,目前已从4只繁育到了500多只。
随着去年底日本石破茂政府送还我国16只朱鹮,再次见证了朱鹮是中日韩最具亲和力的生态、文化与外交名片,是2025-2026“中日韩文化交流年”的开路先锋,更是进一步推进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的重要契机。浙江地处中国12个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的重要区域,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为了重建中国南方朱鹮野生种群,推进落实国家朱鹮易地保护战略,2008年4月16日,5对朱鹮由陕西周至迁往浙江德清,建立起国内第一个朱鹮南方种群,并开始启动朱鹮种群重建与野外放归项目。项目实施后,德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组建了朱鹮保护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并由德清县林业局直接主管项一是我省率先提请中央相关部委加快筹划三件事。第一,建议加快筹建相关组织机构。成立中国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等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项目。第二,召开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国际研讨会。在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共同领导下,建议会议由本项目申遗城市联盟承办。首期项目联盟城市主要是中国汉中、湖州、信阳,日本佐渡,韩国昌宁。会议主要就申遗类型、价值提炼、申遗点梯队建设、重要朱鹮城市结好、“风月同鹮”跨境旅游新线路规划、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广泛研讨协商,达成共识,携手推进。第三,把本项目列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旗舰项目。建议把推进本项目,讲好“朱鹮发现第一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朱鹮爸爸”“朱鹮妈妈”“朱鹮外交”故事会,唱响“风月同鹮”交响乐,列入三国首脑会晤、外长会议重要议事日程及官方文件;融入教材、春晚、影视、新媒体、青少年生态文化交流活动等,成为“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的龙头抓手,大力弘扬人天和谐、和衷共济的“朱鹮精神”,形成“风月同鹮”的坚定信念,迈向“鹮美天下”美好愿景。目实施。目前基地共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饲养员6名,野外巡查监护人员4名,实行24小时值班制,确保朱鹮种群重建项目扎实、有效地开展。
浙江引进朱鹮的目的,是要在成功建立人工种群并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种群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繁育子代的野化训练而将朱鹮放归自然,从而实现重建野生种群的终极目标。侯富儒、刘荫增、刘世荣、邱国强认为推进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对浙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全面推进中日韩战略互惠关系和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关系。基于本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加强朱鹮种群国际保护合作的紧迫性(近亲繁殖及疾疫等威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我省率先提请中央相关部委加快筹划三件事。第一,建议加快筹建相关组织机构。成立中国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等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项目。第二,召开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国际研讨会。在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委员会共同领导下,建议会议由本项目申遗城市联盟承办。首期项目联盟城市主要是中国汉中、湖州、信阳,日本佐渡,韩国昌宁。会议主要就申遗类型、价值提炼、申遗点梯队建设、重要朱鹮城市结好、“风月同鹮”跨境旅游新线路规划、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广泛研讨协商,达成共识,携手推进。第三,把本项目列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旗舰项目。建议把推进本项目,讲好“朱鹮发现第一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朱鹮爸爸”“朱鹮妈妈”“朱鹮外交”故事会,唱响“风月同鹮”交响乐,列入三国首脑会晤、外长会议重要议事日程及官方文件;融入教材、春晚、影视、新媒体、青少年生态文化交流活动等,成为“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的龙头抓手,大力弘扬人天和谐、和衷共济的“朱鹮精神”,形成“风月同鹮”的坚定信念,迈向“鹮美天下”美好愿景。
二是为中日韩朱鹮栖息地联合申遗注入浙江活力。建议我省发挥全球最大朱鹮人工繁殖基地、南方最大朱鹮种群,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朱鹮保护技术,数智强省,浙江工商大学中日韩文化交流平台等优势,做好四件事。第一,率先建立“风月同鹮”大数据库与江南朱鹮生态文化博物馆。加强朱鹮保护科普,加强朱鹮种群遗传多样性、疫源疫病、监测调查等关键技术攻关的国际合作,推进实现三国朱鹮整体智治。第二,围绕“风月同鹮”主题创作世界顶流新文艺作品。作品要媲美《哪吒2魔童闹海》,唱响“风月同鹮”与“鹮美天下”,最大限度凝聚三国乃至全球民心。第三,加强国内外朱鹮种群交流。一方面继续与日韩进行朱鹮种群交流;另一方面为我国其他省区提供朱鹮种源及技术。在规划未来再引入放归点时,建议采用“朱鹮+”模式,如朱鹮+老少边穷地区,为朱鹮种群持续壮大与老少边穷地区(如山区26县之文成、泰顺、天台、景宁等地)共同富裕注入活力,并为项目后期扩展奠基。第四,率先推进本项目联盟城市及大中小学结好。推动开辟中日韩“风月同鹮”跨境旅游新线路,增进地方人民友好往来,夯实联合申遗民意基础;引领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支持本项目,如成立朱鹮保护志愿者团队,组织三国师生围绕“风月同鹮”主题进行广泛深入交流互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