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蓝海南美 中资进场!

    近年来,欧美市场陷入内卷,东南亚竞争白热化。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拥有6.5亿人口的南美市场正成为中国制造全球化布局的新蓝海。

    一、南美市场的“中国造”

    南美各国受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其产业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秘鲁和智利的蓝莓、牛油果、车厘子运往世界各国,矿产资源丰富;阿根廷和巴西既是足球巨头也是原油产量大户。南美排名前五的经济体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秘鲁都是中国企业布局的对象。

    近年来,“中国造”在南美市场的渗透率持续提升,网络资料显示,中国在南美的市场主要是智能产品、光电池、数据处理器等产品,比如中国手机在南美市占率超60%,农业与矿业装备成为当地矿业大国的重要采购选择。

    我国车企通过新能源车型出口、本地化生产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逐步从整车出口转向产能出海。尤其是电动公交车,我国曾为巴西提供超1000辆定制化轨道交通装备,为世界杯、奥运会保障运力。

    工程机械与基建走进南美,比如与巴西企业合资建立装配厂,推出适配热带雨林的挖掘机;提供无人驾驶矿卡等高端装备与完善服务,助力智利铜矿开采,建设零碳智慧矿山;为阿根廷光伏电站建设提供全套工程设备,推动当地绿色转型;为厄瓜多尔重建机场;承建哥伦比亚地铁等项目。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科技企业为阿根廷5G网络建设提供设备;金融科技企业获得智利的电子支付牌照,服务当地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企业切入外卖市场,比如在巴西试运营外卖业务,电商平台入驻,用户通过视频和直播购物,实现内容与电商无缝衔接。

    快消品行业,比如中国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在南美开设门店;义乌小商品在南美市场表现活跃,比如圣诞用品,2024年整个南美地区的销量同比增长约20%,巴西、阿根廷的订单增长特别明显,且每个订单的出货量都成千上万。此外,化妆品、日用品等品类出口增幅也较快。

    二、有机遇也有挑战

    中拉双边贸易持续增长,2024年达51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南美市场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且与中国经济高度互补,中国企业迎来诸多发展机遇。

    首先是锂资源储量与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度契合,2024年中国品牌电动车占拉美地区电动汽车总销量的51%;其次是多国基础设施老化,升级改造需求与中国基建精准对接,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拉美地区累计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为3006.1亿美元;最后是南美电商市场前景广阔,2024年巴西电商市场交易总额达3460亿美元。

    挑战和机遇并存,南美多国近年频繁调整矿业等领域政策,比如推进资源国有化对中企冲击显著,提高矿业税率压缩中企利润空间。南美政府审批程序复杂耗时长,各国法律体系差异大,劳工、环保、税务等领域规则繁杂且执行严格,外汇管制严格影响企业资金回笼效率,增加企业因汇率波动产生的成本。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南美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大,但交通枢纽薄弱,比如巴西因地形等原因,虽然拥有世界级铁矿和大豆,但从产地运到港口的价格远超产品本身,再加上全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会无形中增加中国企业的物流成本。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南美大部分国家使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导致沟通障碍,协作困难,而懂当地语言、熟悉市场规则、了解中企运营模式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营商环境友好度欠缺,比如贸易规则、市场准入会受美国等外部势力影响,成员国间有互免关税等特殊贸易规则,部分地区存在商业欺诈,外贸企业会遭遇诈骗风险。

    三、如何布局南美市场

    首先要尊重南美各国当地语言与习俗,比如学习并掌握日常用语和市场贸易的基本表达,毕竟语言和语境同步能拉近距离;比如开展跨文化培训,通过参加本土化节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各国国情和消费人群,只有切身融入,才能精准挖掘需求。

    接下来就是找准不同人群的消费痛点,比如秘鲁的日用品依赖进口,则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巴西、墨西哥等国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快,可加快布局,设立生产基地,降低贸易成本、规避关税壁垒。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借助金融机构降低资金压力。

    其次了解南美各国法律与市场环境,根据其产业政策、关税壁垒、环保标准及劳动法规等,制定差异化策略,提供适配产品,并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实现生产、供应链、市场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重点是坚守绿色发展,契合南美国家低碳目标,提升可再生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绿色竞争力。

    然后推动中方企业与当地高校、研究机构共建创新平台,联合研发适配南美市场的产品与服务,提升技术适配性。引进本地人才,提升当地人力资源使用率,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提升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为当地创造优质就业岗位。

    最后是营销,线上社媒讲述企业故事,依托当地主流电商平台,通过搜索流量,利用大数据分析筛选,高效获取客户,线下展会营销,通过展示产品和社会责任实践,建立品牌认知,对接成熟商超网络,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

    总之,如何能在南美市场走得更长远,更平稳,是中国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