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新兴信息技术促进浙江省消费与先进制造业“双升级”的难点及优化建议

    新兴信息技术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消费方式和制造模式迎来了新的转变。因此,巧妙地利用好新兴技术,加大上下游企业合作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企业能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转危为安的一大法宝。孙元等通过调研,结合全国及浙江省实践,分析了新兴信息技术促进消费与先进制造业“双升级”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针对浙江省实践的相关优化建议。


    一、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双升级”的难点

    在消费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形成用户偏好数据、用户行为数据以及会员注册数据等赋能消费端;在制造端,新兴信息技术能够赋能智能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产销协同方面,新兴数字技术能够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发展,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但从实践来看,我省企业既面临着如何使用新兴信息技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普遍性问题,也面临着政策保障不足的难题。

    (一)消费生态: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不够细致、新型消费乱象突出。近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线下消费受到冲击,以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直播电商为代表的线上消费逆势增长,有效助力经济回稳向好。新兴信息技术为应对消费需求变迁和消费场景化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激活在新冠疫情下市场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但目前我省消费生态建设难点有二:一是网络信息安全监测不够细致。近年来“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于成本价销售”“纵向垄断协议现象频出”,这归因于某些不法经营者滥用算法大数据甚至各种非法渠道窃取消费者的各种信息进而形成用户画像,且很大一部分App也存在着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弊病。2022年,浙江省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组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组织对网上购物类、实用工具类等常见类型且公众大量使用的146款App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存在问题的App进行点对点通报,责令违规App限期整改。但是经复测核查,仍有41款App未能按要求整改,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新型消费多嵌入大数据技术、多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存隐患;二是新型消费乱象突出。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受理网络消费投诉用户聚集地区排名中浙江省位居前三。杭州是电商直播高地,仅余杭区就集中了包括淘宝直播等约20家平台。截至10月底,杭州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破获18628起,为群众止付资金26.39亿元。网络直播营销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虚假宣传、套路促销、流量造假等乱象。截至目前已统计数据,杭州市已排摸约谈网络直播主体企业1.5万余家。诸如电商主播等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存在言行失范、销售数据造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尽管如此,部分企业存在跟风现象,为预测而预测,甚至过于保守,对服务对象和核心业务研究不够。

    (二)制造端:创新能力不强、金融服务不平衡和不充分。新兴信息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生产,实现弹性供应链的难点有二:一是制造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难。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制造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这也对制造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10月底,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副处长孙体忠在浙江日报上表示 “近年来,浙江制造业发展迅速,却也遇到一系列难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效率不高、中低端产品占比较高,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此外全省5.5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中,99%左右是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想要实现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非常困难,也不利于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二是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制造业金融支持不平衡体现在由于制造业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以及不同业务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制造业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享受到的金融支持存在差异。在今年9月底,浙江银保监局包祖明局长在出席银行业保险业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浙江银保监局正聚焦于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破解金融服务瓶颈,促进金融服务均等化。

    (三)产销协同:供给测与需求测对接不足,双循环中还存在许多堵点。新兴信息技术助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高水平协同难点有二:一是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不足。包括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程度不高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节点数字化水平不均衡,存在堵点,导致难以快速反应需求变化。根据2022年8月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中心主任安琳发布的阿里研究院与中国市场学会联合撰写的《数字化产业带:增强产业韧性与活力》报告指出数字化产业带每增加1%的供应商,线上规模增加3.4%,中小企业集聚性越强,中小企业经营活力越强,区域经济更为活跃。《浙江省现代供应链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指出,目前浙江省产业供应链体系仍较粗放,存在数字化程度低、同质竞争强于链式合作等问题。二是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供需对接功能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供需对接渠道有限,成本高;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少细分领域专业化的供需平台。《2022年浙江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暨产业数字化推进工作要点》提出接下来要重点解决产业上下游协同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

    二、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双升级”的优化建议

    新兴信息技术促进消费与先进制造业“双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消费端、制造端以及产销对接平台。基于此,课题组认为发挥新兴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育好可持续的消费生态。服务好市场是新兴信息技术促进消费升级的基础性、根本性目标,只有广泛链接消费者、深化消费者服务,才能形成支撑企业运营决策的真实数据、有效数据。因此,新兴信息技术促进消费升级要以优化市场服务为先导,做好以下三点:一是优化新型消费环境。依托“信用浙江”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公示新型消费领域信用信息。此外,参照温州“个人数据宝”模式,推出本省“个人消费数据宝”,让消费者可以掌握自己有哪些数据、数据是否正确,并自主授权第三方机构使用数据。通过数据加密、精准授权、全程留痕等方式确保数据安全同时还要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相关界定,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强化系统对接,连通“互联网+监管”、投诉举报、执法办案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二是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以持续服务市场。鼓励行业内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程度低的企业“一对多”帮扶。此外,推进行业协会牵头加强数字化转型统筹规划、管理实施、稽核检查和资产运营等环节的行业培训,帮助企业做好从数字化转型走向数据资产管理;三是提升企业预测市场的精准性。推动行业产业大脑赋能企业,夯实企业产业互联底座,从而加快关键用户识别、深挖用户需求。同时优选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应用成效显著、具有代表性的先行中小企业,做到“先提质后增量”。

    (二)解决好制造端创新支撑和金融支持。创新能力是制造端更好的服务市场的关键所在,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确保制造端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制造端升级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打牢制造端数字基础。夯实网络基础,加快推进5G技术在制造端的深度应用,例如厂区智能物流、机器视觉质检、现场辅助装配,加快制造端智能生产;引导制造端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深入了解制造端场景需求,引导制造业企业实现特定场景的模块化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解决制造端业务痛点。二是强化制造端创新支撑。围绕重点区域的制造业集群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确定目标、配套资源,将金融服务嵌入各市产业发展规划中,鼓励经信厅与银行联合开展“双升级”专项行动,鼓励制造业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新;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科学中心等战略平台,围绕制造端部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品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引导制造端优化研发投入结构,着力增加应用型研发投入,适度扩大基础研究投入。三是改革制造端金融支持。在服务方式上,鼓励金融行业针对制造业企业更新设备、工艺升级、数字化改造等优质项目,推出“制造业企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专属产品;鼓励金融行业从产业链出发,支持优秀制造业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从而打造全产业链、全流程的金融服务;坚持银政联动,鼓励金融行业与经信厅联合举办“产融合作、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通过产融合作服务全区制造业企业,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三)构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需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因此新兴信息技术促进供需协同发展,需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水平。积极引导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同频共振式的协同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链供给质效;积极推动之江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对接,联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建设数字孪生企业,打造数字化示范工厂,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增智,实现精准固链补链强链,打造弹性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深化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功能。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推荐目录、创新产品遴选;分类分批推动制造企业与服务商、平台与服务商、平台与平台之间开展供需对接、能力共享、产业链协同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度合作;加强工业互联网的泛在连接功能,打通用户需求和制造企业生产,为制造企业寻找订单、拓展市场,解决需求疲软问题;三是创新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两网贯穿”的数据服务体系。联合阿里巴巴、网易、吉利等企业,组建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两网贯穿”大数据实验室,探索“两网”数据知识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两网”适配的高质量数据集,完善“两网”数据治理,实现高水平互通;创新智能算法,组建算法研究院,联合共建“两网贯穿”算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