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县中承载着老百姓对子女教育发展的深切期望。县中能否崛起,关系我省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成效,更关系我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效。2022年9月,我省印发《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县中崛起工作在我省铺开。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调研了舟山、衢州、丽水、温州、金华等地,总结我省各地探索“县中崛起”的做法与模式,剖析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浙江各地推动“县中崛起”的做法
两年来,各地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积极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形成一批“县中崛起”的典型模式。主要有:跨地市结对模式;本地区内联盟模式;跨学科、跨学段、跨场景融合模式。
虽然各地积极创新思路,力求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海岛县反映,县中崛起仍然在生源、师资、教学理念、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制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生源“数量”“质量”并减;师资“数量少”“层次低”;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设施配套“落后”“老化”。
政策建议
当前“县中崛起”仍然面临诸多制度层面的桎梏,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坚持现有好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一)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尽快启动研究新一轮“县中崛起”政策。2022年印发的《浙江省山区26县和海岛县“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将于明年2025年到期,且各地在推动“县中崛起”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议由省教育厅牵头在科学评估原有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启动研究新一轮“县中崛起”政策体系,明确下一轮“县中崛起”目标、任务和举措,包括县中崛起范围、崛起标准、崛起时间表等。
(二)探索推动“县中崛起”模式的提升扩面增效。提炼总结“县中崛起”有益经验和成熟模式,向初中、小学阶段进行延伸复制,形成“县小崛起”计划,通过小初高一体化统筹,加强教育管理衔接,同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环境,进一步巩固本土生源。
(三)持续强化优质师生资源保障。加强师范生定向培养,结合“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将县域高中教师定向培养扩大至全国师范院校,促进优秀师范生回乡履约任教。鼓励返聘优秀退休教师,弹性安排帮扶学校和受援学校教师编制,每学年选派若干高中优秀退休教师到县中任教。全面落实公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为主政策,严禁各种方式的跨区域“掐尖”招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初中学校招生办法,确保分配到县中学校的名额足额落实。
(四)开展县域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试点改革。发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示范作用,借鉴韩国等国家经验,选择若干山区海岛县,探索开展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的免费政策,逐步考虑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相当于高中层次的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