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激发消费金融活力,精准施策助力消费增长

    消费金融作为连接金融服务与居民消费的重要纽带,是激发消费活力、有效提振内需的重要力量。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项重点举措,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浙江省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大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是提振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此外,浙江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位于全国前列、金融服务体系日益成熟并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具有天然优势与坚实的基础。2025年,浙江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开展金融促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聚焦新经济业态科学配置金融资源,激发经济活力。

    总的来看,浙江省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如下:

    (一)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拉动消费提升空间广阔

    传统消费金融涵盖多个领域:大型传统银行提供信用卡和住房贷款;消费金融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专注于短期和中期消费贷款;非盈利性机构及农村信用社则提供公益性和优惠性贷款。同时,消费券也是消费金融的重要补充形式。2024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013元,位列全国第三。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107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水平为0.67,略低于全国平均消费倾向水平(0.68),表明浙江省居民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此外,浙江省202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3.79万亿元,其中个人短期贷款余额为2.71万亿元,在整个信贷市场中的占比仅为11.4%,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二)消费需求日益丰富,供给主体逐渐多元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者对精神消费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丰富,表现为运动休闲、旅游、线上消费、智能家居、数字娱乐等新兴领域的消费金融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了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绿色家居等领域的消费金融需求也在上升。就供给侧而言,除了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外,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非盈利性机构和农村信用社等均参与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消费金融供给格局,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愈发丰富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更为多元的供给体系,这种供需互动为浙江省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三)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消费金融线上服务边界不断拓宽

    浙江省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丰硕,促进消费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开发的金融产品,显著增强了金融机构识别消费者金融信息的能力,极大助力消费金融服务边界的拓宽和服务效率的提升。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在浙江省的服务覆盖的小微经营者数量累计超过5300万。另一方面,借助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反欺诈模型,提升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目前,浙江网商银行拥有风控模型超100个,沉淀了风险识别、风险决策、风险分析的技术体系,有效提升线上消费金融服务的安全性。

    目前,浙江省消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顶层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亟待加强。二是产品服务普惠性不足,长尾人群获贷困难。三是产品供给结构单一,消费场景有待拓宽。四是风险管理较为薄弱,监管制度有待健全。

    对此,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金赟研究员等提出了激发消费金融活力,精准施策助力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浙江省应借鉴江苏、上海的经验,加速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并尽快出台专项政策文件,明确金融支持消费的方向、目标与具体措施。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和税务负担,增强其开展消费信贷的积极性;推动“消费场景+消费信贷”深度融合,规范新兴场景信贷产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二)拓宽消费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消费金融的普惠性

    针对长尾人群获贷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扩大征信信息采集范围,除传统银行信贷记录外,将个人社保缴纳记录、公积金缴纳记录、水电费缴纳记录等纳入征信信息采集范畴,为长尾人群建立更全面的信用档案。另一方面,提高征信系统覆盖率和准确性,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实现征信信息共享互通。针对消费券的单一性和定向选择性,应加强需求调研与数据分析,精准把握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消费券类型。

    (三)打造多元化层次化供给,拓展消费金融应用场景

    在汽车金融领域,可加快推动汽车换“能”,打好“政府补贴+厂商优惠+金融机构购车礼”组合拳。鼓励金融机构增加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投放,促进二手车相关机构协作,完善检测、评估与认证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二手车金融业务。在消费场景融合方面,支持金融机构与运动器材公司、运动协会合作,开发运动休闲信贷产品;支持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与金融机构联动,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场景,设计高适配度信贷产品,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完善相关监管法规,提升消费金融规范性

    浙江省应依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制定并完善地方性法规,明确消费信贷的用途及监管要求,提高信贷用途的可追溯性。根据《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强化对消费金融风险的监管,尤其要在预付卡等特定场景中建立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完善监管沙盒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允许企业在其中开展创新试点,测试新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其在推向市场前符合合规要求。同时可借鉴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的模式,推动跨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