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中国车企 巴西尊严

    “比亚迪的到来让我倍感骄傲”、“这座工厂是人民的尊严”、“这份荣耀不止属于中国,还属于中国与巴伊亚州,更属于中国与巴西”……这些话都出自于巴西总统卢拉在比亚迪1400万车下线仪式现场的演讲,并且就在当日,巴西总统卢拉成为了比亚迪的第1400万个车主。

    一、福特离开之后

    在卢拉的演讲中,提到的另外一个车企是福特,卢拉说:“今天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我想对离开的福特说,我们虽遗憾你们离去,但正如老话所说‘上帝总用曲折的笔写下坦途’,来到巴西的新篇章,必将超越逝去的过往!”

    福特这个曾经在全球占据领导地位的老牌车企,显然在巴西总统口中,已经是那个逝去的过往。

    2021年,福特宣布关闭巴西三座工厂、退出乘用车市场,仅保留商用车业务。背后的核心逻辑很简单,在福特的口中,巴西严苛的劳工法规使福特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法定每周44小时工作制、13薪制度、解雇需支付双倍赔偿金,叠加工会频繁罢工(2019 年福特工厂罢工导致停产1个月),使单车生产成本比中国车企高30%以上。

    当然这只是福特和巴西“分手”的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福特在巴西的主力车型为燃油皮卡与SUV,未能抓住 2020年后新能源转型窗口期。反观比亚迪针对性推出海鸥紧凑型电动车、乙醇插混车型,2025年销量已达福特巅峰期的4倍。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销售萎靡不振,使得福特圣保罗工厂设计产能15万辆,但2020年实际产量仅5万辆,利用率不足34%。

    福特走了,留给巴西的起初是惊慌,但是,很明显中国车企的到来,不仅有效填充了福特撤离后的市场,还给巴西的汽车产业带来涅槃重生的希望。

    二、中国车企来了

    巴西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和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支点。


    2025年以来,中国品牌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比亚迪、长城、奇瑞等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和本土化策略,掀起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根据巴西专业研究消费者习惯的权威机构Decoupling的最新报告,比亚迪在2025年第一季度超越了包括菲亚特、本田、现代、大众、福特等在内的11大主流汽车品牌,成为巴西消费者满意度最高的汽车品牌。在17个评分项中,比亚迪有10项跻身前三。

    巴西知名消费者平 Reclame Aqui(拥有超3000万注册用户)授予比亚迪最高 RA1000 认证,在纯电汽车领域,在巴西每售出 10 辆纯电汽车,便有 8 辆来自比亚迪,2025年1-5月,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超3.9万辆,纯电车型在当地市场份额高达92.16%,插电混动车型占比也达到了35.8%。巴西媒体调查显示,比亚迪是巴西人印象最深的电动汽车品牌。

    不止比亚迪,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宣布在巴西计划投资的有: 广汽以13亿美元总投资启动“巴西行动”,形成 “研发 + 制造 + 渠道”的全链条布局,计划2026年四季度在戈亚斯州卡塔兰市投产新能源工厂,聚焦三款定制化车型生产,目标辐射整个拉美市场;奇瑞以成本控制与本地化生产为核心策略投资,巴西工厂已实现65%的本地化率,通过规避30%的进口关税降低成本,直接带动当地超2000人就业;长城汽车巴西工厂初期产能5万辆,后续将逐步提高至10 万辆,并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三、为何是巴西?

    巴西汽车产业长期以燃油车和灵活燃料车为主,新能源渗透率不足4%,远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水平。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浪潮,巴西亟需引入先进技术与资本激活本土产业。中国车企在电动化领域的成熟经验、完整供应链体系以及针对新兴市场的产品策略,恰好契合巴西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除了有需求,巴西还有矿。巴西毗邻的“锂三角”(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占据全球60%的锂储量。巴西拥有7491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完善的深水港体系,可直接辐射欧美市场。并且,作为南美的大国,依据南方共同市场规则,车企在巴西生产只需达到40%的本地化率即可免税出口至阿根廷、乌拉圭等邻国。此外,巴西还有完成的汽车产业工人队伍,制造业产出是巴西经济核心议题,社会各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来投资普遍持开放态度。

    再回到巴西总统卢拉,这位出身贫寒、曾为金属工人的总统,执政始终以“改善底层民生”为核心,毕竟在巴西,约30%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长期徘徊在10%左右,卢拉第二任期(2023年起)的核心目标就明确为“减少贫困、创造就业、推动包容性增长”。

    也许中国车企成为巴西人民的尊严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福特等传统欧美车企巨头撤离后,中国车企的到来,为巴西带来就业,中国车企在巴西深度布局的产业链,为巴西带来在全球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好处,中国车企的到来,鼓了巴西劳工的钱包,给了这个国家希望。当然,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中国车企正在用新能源技术重新塑造百年来由欧美企业制定的产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