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关注产业链短板 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将为美国半导体研发、制造以及劳动力发展提供527亿美元。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的企业将获得25%的税收投资优惠。法案要求任何接受美国政府资金的芯片企业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他们研发的技术。部分条款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目标将我国剔除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其实2022年2月末新一轮新冠疫情爆发,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制造业重心的上海受疫情冲击严重,生产环节的停滞使得部分行业供应链中断,相关产业损失惨重。2022年4月份我国汽车销量仅118.1万辆,同比下降47.6%;2022年4月全国集成电路生产259亿块,同比下降12.1%。除了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外,医疗制药、化工冶炼乃至能源等领域也因供应链中断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压制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分布不应简单参考成本、市场和效率,还应考虑自主性和安全性。如何进一步整合现有产业,并保证产业链安全,是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推动产业转移,促进全国产业和物流业整合的重大机遇。

目前我国产业链存在的短板


    从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汽车、芯片集成电路行业表现,可以发现我国产业链存在的部分短板。

    1.供应链中断造成企业停产和资本外流。上海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存在大量中下游企业由于配件及原材料备货不足而停产,低库存管理使得相关企业丧失了应对供应链黑天鹅事件的能力。芯片半导体行业由于美国的制裁,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库存。这使得2022年3月份我国芯片产量仅下降5.1%,相对降幅较小。同时,生产停滞等问题也导致贸易订单无法完成,外资对于中国制造的信心下降,出现订单流失,甚至产业链转移可能。如苹果公司着手将约30%产能转移至印度。2020年印度占苹果公司全球制造产能的1.3%,但因疫情对国内产业链冲击影响,苹果加快了产能的迁移,预计2022年印度产能将达到5%至7%。

    2.产业分布不合理,产业链整合度亟待提升。我国芯片产业尤其是芯片设计产业在地域分布上高度集中,2021年上海在全国芯片设计业中占比达27.73%。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上海集中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等汽车零部件巨头,还有特斯拉、上汽集团等整车制造商。产业过于集中影响这些产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同时,产业分工不明确,产业链整合度不高也影响核心产业安全。上海在许多战略产业如半导体、船舶航空工业等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海拥有建造航母、邮轮和LNG船的技术,国产喷气式客机在国内也仅有上海可以建造。过于集中的布局使得核心产业安全容易受到威胁,阻碍核心产业的发展升级。

    3.疫情防控带来的运输阻滞和高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剧产业链危机。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周边道路纳入封控区,物流环节层层设卡,物流阻塞,物流所需时间成本大幅上升。这进一步影响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订单交期延误。同时,公路运输成本相对高。“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提高了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使得物流利润受到挤压,影响供应链的通畅程度,进一步压制各产业链之间的高效联结和整合。

几点建议

    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针对目前产业链短板,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保障产业链运转维护,防范产业链熔断风险。产业链安全一方面满足生产端对于上游产品和消费端对于消费品的需求,维持就业水平,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保障企业信誉,对外稳固中国制造的信心。建议(1)坚持贯彻落实保产保供政策,明确产业链流失的严重性。不搞一刀切,对生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核心产业等企业重点关注,保障生产秩序。鼓励企业闭环生产,实行网格化封闭化管理。对重点外贸企业的临期订单困境进行援助和一定的政策支持,保障信誉和产能信心。(2)政府牵头各部门成立产业链管理部门,对于不同产业链做到针对性,特色化治理,贯穿行业上下游,以期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损耗。(3)培养企业“危机意识”,对于潜在危机提前准备应对方案。加大紧缺部件和物料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减少人力需求,建立完备的人工操作替换机制。

    第二,保障物流运输通畅,规范物流收费标准。物流连接着各个生产单元,是产业链维持运转的“血管”。减少物流阻滞,降低物流成本能进一步加固产业链的联结,促进产业链整合升级。建议(1)全国统筹规划跨市跨省物流,打通各地区之间的物流障碍。设立运输中转站,进行统一卸货消杀,并对物流因防疫原因滞留进行补贴和及时的仓储安置。利用高速服务站等停靠站点设立核酸检测点,节约运输时间成本和临时核酸点用地规划。(2)鼓励企业运输方式多样化,实行陆转海,陆转铁等多线路运输,加大铁路航运等运输方式占比,提高集约化管理效率。(3)建立企业白名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实现互认互通,确保物流顺畅。对于涉及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开辟机场港口的国际绿色通道,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减少疫情扩散风险的同时保障订单交付的时效性。

    第三,完善全国产业布局,加速产业链整合升级。一方面,产业统一布局,有利于核心产业整合升级,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产业分散化布局规避了产业链熔断风险,并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建议(1)对于重点产业,核心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分散化设置产业链,实现多点分布和备份,降低单点问题影响全国大局的潜在风险。多地布局可互相替代的产业,保持良性竞争以促进产业升级,同时保障因疫情等原因停产造成的产业链熔断。(2)地区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减少产业转移受到的阻碍。立足本地优势区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3)建立统一的国内技术标准,加速本土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加速国产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影响力。



    (作者金雪军系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刘建和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张笑晓、章宇康系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