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关于全面推进长护险、拓展就业空间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十四五”规划也指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自2017年2月以来,先后在桐庐、嘉兴、宁波、温州、义乌五地进行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试点,失能老年人养老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底我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1750万人。2024年我省“民生十事”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根据国际经验,全面实施长护险制度可以起到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的积极作用。浙江财经大学戴卫东教授课题组对我省长护险制度预期的经济效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长护险、拓展就业空间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建议。

    一、我省全面推进长护险拓展就业岗位的数量预测

    根据我省老年人口增长情况、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意愿姬国家养老护理员标准,对2023-2051年全省机构护理服务的劳动力需求量进行动态预测。

    (1)如果对全部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2023年共需要26.27万护理员,到2051年增长至81.15万,这是理论上的最大需求量。(2)如果仅30%的失能老年人进入机构接受护理,那么长期护理市场劳动力需求量由7.88万人增长到24.35万人。(3)低方案(10%)和中方案(20%)标准下长期护理市场劳动力需求区间分别为2.63-8.12万人、5.25-16.23万人。(4)如果仅考虑保障重度失能老年人,2023-2051年护理劳动力需求量由9.93万,增长到34.19万,增长3.44倍。

    二、我省全面推进长护险催生护理型床位数量预测

    基于我省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规模,结合机构入住率,测算全省长期护理市场护理型床位需求量。(1)如果为所有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床位,由2023年105.08万张增长到2051年324.60万张。(2)如果仅考虑30%高方案标准下的机构入住率,护理型床位需求量由31.52万张增长到97.38万张。(3)20%中方案及10%低方案标准下,全省护理型床位需求量区间分别为21.02-64.92万张、10.51-32.46万张。(4)从仅保障重度失能老人的制度方案看,2023-2051年护理型床位需求量由39.7万增长到136.77万张。从全省现有护理型床位需求量看,仅能满足10%多一点的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长期护理机构床位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我省全面推进长护险直接培育经济增量预测

    从全省老年人口对于护理市场的直接消费和全省老年护理劳动力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两个层面预测。(1)从全省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市场消费总额上看,由2023年208.15亿元增长到2051年867.45亿元,28年间增长4.17倍。(2)从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市场的劳务价格上看,由2023年1.75亿元增长到2051年4.28亿元,增长2.45倍。(3)从直接经济增量总额上看,由2023年209.90亿元增长到2051年871.73亿元,增长4.15倍。(4)从年均增长量上看,2035年之后年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可见,随着经济增速逐年放缓,我省全面推进长护险制度能够充分发展老年长期护理市场,推动老年护理产业发展,有利于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全面推进我省长护险制度建设的建议

    为了新增就业岗位,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有必要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建设,这更是我省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一,指导思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贯彻二十大报告“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精神,减轻失能人员家庭的照护风险,降低“因残返贫”困境,保障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基本原则。坚持长护险独立运行,独立设计、城乡一体。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体现权责对等的要求,协同推进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第三,发展目标。按照国家政策框架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统一和规范试点地区长护险政策,在政策制定、服务供给、标准规范、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浙江经验”。全面推进长护险覆盖城乡居民,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满足失能人员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第四,现阶段受到职业认知、工资水平及市场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护理市场劳动力短缺、专业性差、受教育程度低等问题突出。因此,伴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需要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长期护理人才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从事护理服务和管理人才,为满足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奠定基础。

    第五,做大服务供给市场。长护险服务一定要坚持“以重度和中度失能人员为服务对象,以服务提供为主、现金给付为辅的待遇方式,以民营机构为服务供给主体”的“三为”策略。采取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优惠等政策鼓励民营机构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建立以助养型床位为主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为主的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服务供给体系。

    第六,建立相关标准。长护险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定点机构遴选标准》《养老护理员培训标准》《定点机构协议管理与服务标准》《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监督标准》等相关标准制订。我省在全面推进长护险之前就需要制定并统一这些标准,为长护险制度全面实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