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所谓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这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提出20项具体任务,致力于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加快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老年文体、普惠托育等业态,构建完善的专项服务体系是缓解“一老一小一弱”照护难题,回应民生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必然结果。“以人为中心”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家门口的便利店、菜市场、口袋公园等保障了公民无需奔波,大事小事都可以在家门口解决,满足日常需求,一站式服务将大大提升公民的生活品质。浙江省自2023年起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300个以上便民生活圈,覆盖90个县(市、区),打造社区品质生活的浙江样板。2023年12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截至2025年9月,全省已建成6255个便民生活圈(占全国总量近10%)。如温州市作为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及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经过2年实践,打造了具有代表性案例的瓯海区新瓯社区,新瓯社区细化完善“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服务,成功打造了“享学堂”“青葱荟”等“一老一小”服务品牌,完善一刻钟商超圈、医疗圈、健身圈、交通圈、文化圈、教育圈等。居民走出家门,15分钟内可以买菜、购物、锻炼、教育,医疗、交通等,各类生活所需都能得到满足,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支持。在杭州市上城区杨柳郡小区,着力打造全域联盟、全民合伙、全景服务的未来社区“有机共同体”,全社区218家商户中本地业主比例达到了83%,以“公益+社群”IP为抓手,引导商家发挥特色作用,共同构建友好的社交空间。

当然还要警惕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老小区受限于既有条件,没有足够的场地空间,导致建设缓慢,另一方面小区人口结构和基础配套各有不同,“一刀切”将导致盲目复制模式,导致便民服务于居民真实生活脱节,造成资源浪费,难以吸引居民。

居民需要什么,社区缺失什么,生活圈就发展什么,补齐什么。在前期规划中需精准调研,按需规划,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座谈会等方式,摸清社区人口、消费习惯、实际需求,制定“一社区一方案”的科学布局。其次,加快智慧赋能,搭建线上平台,推动智能终端进小区,数据平台联万家,让邻里互助、紧急呼叫一键可达。在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同时也要鼓励新业态、小商户进社区,支持社区公益项目嵌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共建格局。更要注重培育社区认同感,通过空间营造、节庆活动、特色品牌打造等增强群众对家门口生活圈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多元共治、合力共建,引导社会资本与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避免政府包办,让便民生活圈既有政策保障又有市场活力,实现共建共享,长效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