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本报与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合办研讨沙龙@寻找朝阳产业

原文链接 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05/22/content_2147637.htm?div=-1

这是一个日益清晰的未来:当3D打印、再制造技术等步步临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正处在一场新技术革命的前夜。而这场正在发酵中的技术革命,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谁将成为下一个朝阳产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应怎样选择?政府产业政策设计如何精准给力?围绕上述问题,日前,本报与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举行“主导产业选择”研讨沙龙,试图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浙江经济,厘清一些产业发展的现实线索。

                

 

“市场”选还是“市长”选

谈到“选择”,人们下意识就会想到,这似乎是一个主观意志主导的过程。然而,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主观意志的能动性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势。

“产业选择还是要以市场化选择为主。”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蔡宁如是说。他进一步解释说,在主导产业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的确是有作用的,但主要还是市场选择。因此,如果仅从制造端判断的话,往往会赶不上发展的实际进度,很容易出现一个尴尬状况:辛辛苦苦把产业培育好了,技术却已经变革了。

对此,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盛世豪也表示认可。他以广为称道的日本产业政策为例,一种强势观点认为,日本战后的成功尤其是产业发展的成功,都归功于产业政策的成功。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人们总结日本的产业政策成功在何处时却发现,日本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恰恰是当初没有扶持的。

也因此,盛世豪提醒,在产业的发展上,经常会出现政府一支持、鼓励,产业进入门槛反而降低,各方资本一拥而上,产能大大超过预期。光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那么,市场选择的好处又在哪呢?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市场选择其实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作用下,不同区域的产业会自然而然细分下去,并最后实现差异化发展。因此,在主导产业取舍中,应该更注重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

产业也要服“水土”

在主导产业形成中,市场意志和政府引导,显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合力。但在形成这样的共识之后,具体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自身,在主导产业形成中,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产业选择与区域发展的匹配性。

对此,蔡宁表示,我们经常在考虑,未来浙江要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哪些产业可能成为浙江主导产业,但是光考虑未来也不行,还要考虑近来要抓什么,哪些产业既能够满足带动当下区域经济总量的需要,又能够满足未来对于可持续性、前瞻性的发展要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产业发展也要有“水土”观念。徐剑锋以浙江第一大产业纺织业为例,在人们的意识中,这是一个传统产业,说明浙江产业结构需要升级。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当前的技术革命新进展,比如仿生技术、纳米材料以及3D打印等,已经在纺织业陆续应用,说明纺织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嫁接新制造技术后的纺织业,仍然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浙江的主导产业。

市场经济下,任何产业,没有需求,就失去了根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视员郑一方就认为,现在看,有很多产业都非常好,但一些产业也存在一个很大问题:未来市场需求不够大。因此,这些产业也就很难作为主导产业来定位发展。因此,在考虑主导产业时,除了从专业领域考虑外,还要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宏大视角考虑,充分考虑一个产业的税收、就业等社会贡献。

而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则指出,主导产业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生产优势;其次是集聚条件,能否形成产业链;最后是创新能力。按照这种衡量标准,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必然是有所不同的。

政策用到点子上

既然主导产业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政府的产业政策如何设计,才能取事半功倍之效呢?

对此,盛世豪提出,政府在进行产业支持时,首先应该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成长企业。理由是,大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更应该具有内生能力。而没有内生能力的企业,必然是大而不强的企业,支持再多也缺乏现实意义。

在他看来,目前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还应该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在孵化器、科创中心的建设上,无论是点还是面,以及规模,都可以再加大支持。从经济实际发展来看,当前很多原创性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从孵化器、科创中心走出来的。

“在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上,应该调整以前主要支持大企业、大项目的思路,转到鼓励研发创新、支持人才上,不以企业大小作为支持标准。”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陆根尧如是认为。

而在支持政策的具体产业定位上,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指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跟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并不矛盾。实际上传统产业还有很大生存空间,关键是引导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比如嘉兴有一家服装企业“雅莹”公司,从业人员1000多人,设计人员就有600多人,完全是靠创新发展的企业,设计的技术含量也很高,也因此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说明,传统产业还有很大空间,关键是竞争力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