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小长假不断,各地持续迎来出行高峰,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清明小长假日均发送旅客1690万人次,五一将会迎来更大客流。铁路作为重要枢纽,出行的便捷一直是旅客们关注的重要方面,据《杭州日报》报道,近期杭州东站率先上线全国首个“网约车精准车位实时推送”功能,通过技术赋能进一步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人车匹配模式不断升级
大城市高铁站交通路况十分复杂,网约车已经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但以往乘客在下单后和司机的对接经常出现问题,人找不到车、等待时间较长、黑车议价、违规揽客等乱象屡禁不止,同时根据车站的管理规定,用车高峰期网约车也面临无处可等的窘境,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杭州东站网约车接单量每天达到3万次左右,杭州东站内部的监测系统显示,关于“找网约车难”的投诉十分集中。杭州东站在2024年发力网约车服务区改造,通过空间数字化、调度智能化和服务精准化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硬件设施上,网约车停车位由66个增至196个,增设80个休息座椅。软件设施上,杭州东站引入了“室内北斗”网约车智能音频导航系统,该系统拥有音频“室内北斗”技术和智能导航算法,推出的“一键导航”找车功能,可精准规划乘客前往车辆的最优路径。停车场内通过车位相机系统捕捉车辆的位置,候车室内提供大屏显示网约车停放位,让乘客实时查询到车辆停放位置,极大提升了旅客的打车体验。近期杭州东站上线了全国首个“网约车精准车位实时推送”功能,乘客可以通过滴滴出行App实时查看接驾车辆所在车位号,并跟随导航快速上车,这可以缓解高峰期乘客在候车区大屏前的拥堵,进一步提升了乘客与网约车之间的匹配效率问题。据《解放日报》报道改造后的杭州东站,单车上客时间从8分钟缩短至2.5分钟,高峰期车辆周转率提升200%;投诉量从日均200+条降至45条,满意度达92.6%;周边道路拥堵指数下降41%。
为优化网约车管理,全国多个车站推出创新措施,威海站、北京朝阳站等引入类似杭州的电子屏系统;广州鼓励网约车参与夜间及高峰时段接驳,缓解出租车运力不足;多数火车站则从最基本的空间问题入手,增设网约车上车点,减少拥堵。但技术新模式应用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旅客不了解新系统,仍然以传统方式直接去停车场找车,看不懂数字大屏显示,缺乏系统指引,需要工作人员更多的指引和解释。
数智化改革重构服务模式
对于交通枢纽的提升改造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对于城市形象和民众的出行便利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城市的交通接驳能力,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火车站打车难题的破解,不能依赖简单的堵疏结合,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服务全流程。为提升旅客的体验,建设“智慧枢纽”,各城市还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1、提升对交通枢纽的规划和改造能力。对于新建的交通枢纽,根据市场和群众的需求,配备先进传感设备,预埋一些线路和技术点位,为后期的提升改造预留空间。对于已有车站,不同城市车站根据自身客流量和规模进行差异化改造,做好各方需求调研,基于现有基础设施,通过优化流程,基于已有的APP和小程序,以轻量化的手段解决痛点。
2、建设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杭州的经验在推广过程中,政府可同相关网约车平台运营方一起构建数据标准和开放共享标准,打破平台壁垒,对车站管理系统、网约车平台、导航服务商的数据实时共享,通过数据平台对运力需求进行预测。
3、以用户体验提升为导向。改革要以缩短候车时间,提升旅客满意度为核心方向。车站树立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方案优化升级来解决旅客出行的难点痛点。对于技术改造的车站,初期在车站和网约车平台做好宣传和指引,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双向引导,尤其对于司机方,可通过增加平台评分等方式鼓励司机主动向乘客进行指引,采用人工+电子屏调度结合,避免技术依赖后缺少服务温度。
4、政府积极开放城市治理场景。在滴滴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和其他打车平台联动,增加更多平台数据共享,乘客下单成功后,便可在手机上收到车辆的停放位置信息前往停车位。此外政府管理部门向企业开放治理场景,发挥公众力量共同提出解决方案,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努力实现企业业务落地能力提升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双赢。
责任编辑:卢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