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先国院长与蓝蔚青副院长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家座谈会并发言

原文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3-11/22/content_2424204.htm?div=-1

11月20日,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家座谈会,重点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力求结合浙江实际,梳理全面深化改革思路,寻求重点突破的重点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再创我省体制机制新优势。本报今摘要刊登部分专家的发言。

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走在前列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张仁寿

《决定》有很强的全面性、深入性、系统性,有很多突破、很多亮点,充满了改革的锐气和进取心。改革开放35年,浙江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觉得这一轮的改革,浙江应该有信心、有条件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起到示范作用。梳理一下,我想有这么八点:

一、率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我们市场化程度一直很高,这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二、率先形成服务型政府,浙江完全可以这么做。浙江改革开放35年来,民间力量起了主要的作用,但政府的宽容包容、因势利导和正确决策也是功不可没的。要不然也不会有浙江现象、浙江特色。

三、率先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这个排序不论先后,完全可以响亮地提出来。这个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浙江民营主体1200万人,这是不得了的。

四、率先形成比较健全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我们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有很多创新的实践,关键是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的突破。

五、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上海已经建了,舟山、义乌都可以探索。如果舟山、义乌解决了,国家的两大战略就可以更好地推进。

六、率先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

七、率先实现基本结构的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浙江也有率先的条件,一是城乡结构比全国要好得多,我省城市化率去年是63%多。二是劳动力结构跟全国也不一样,全国可能40%以上务农,我们现在是18%左右,而且18%里面的85%是间接农民,农业所占比重5%都不到了。三是收入结构和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浙江因为中小企业为主,中小老板多,所以收入相对比较均衡,率先有可能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社会现代化上,就是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发育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浙江有大量的民间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组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这些组织发展起来了,政府反过来用不着管这么多。这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必然的选择。

八、率先建设美丽浙江。我们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美丽乡村等等,浙江最有条件率先建设生态省,美丽浙江自然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

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沈满洪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率先开展生态省建设,加快打造“美丽浙江”,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的省级样本。

第一,要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浙江”的目标任务。十八大报告和《决定》都明确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彰显中央政府对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十分明确。浙江率先开展“美丽浙江”建设,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执政理念的延续,更是普通百姓的迫切需要。浙江已迈入人均GDP1万美元,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是百姓需求递增的一个有力表现。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好管理体制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工程,除环保部门以外,还需要发改、水利、国土、林业等几十个厅局的有力配合,在群体性事件中甚至需要公检法等部门的参与。这体现了大部制改革的迫切,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前,首先要走好大部制改革这一步。此外,全国还要一盘棋考虑单独建立环境检测监管部门。

第三,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相制衡的制度机制。浙江在这个方面要走在全国前列。要加快培育社会组织,改变一切由政府代管的模式,交由市场和社会组织自行管理。在资源环境的稀缺性大幅提升,以及资源环境产权界定成本下降的背景下,让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第四,加快“美丽浙江”建设的制度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抓好生态保护的红线制度,资源环境的管制制度等建设,这体现了重点治污的现实状况,要加快制定推出水、排污、碳排放以及能源使用等一系列总量控制制度。此外,还要抓好资源环境的财税制度和产权制度建设等。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创新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下决心做好顶层设计,对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推动“美丽浙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研究员,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蓝蔚青

《决定》高度重视政府管理创新,提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浙江实际,加快推进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标准化发展,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于提升浙江政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推动政府职能标准化建设。建议以杭州市上城区政府职能标准化建设为试点,加快理清各级政府职能目录,逐条开展政府职能标准化建设管理,明确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并在全省率先推广实施。

二是加快推进政府工作流程优化管理。在机构改革难度较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深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管理,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后台服务程序,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三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副省级城市建议实施市管县制度;参考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部分地级市可通过县改区的方式,适当扩大市区管辖范围;其余县级政府划归省统一管理。部分设区的地级市,也可以开展区与区之间的合并工作,扩大区的管理范围。此外,部分已完成建设的开发区,建议转入城市日常管理体制,转为行政区。

四是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推广省内部分县市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做好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改革,争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的地方事权划分。理清市级、区级以及乡镇街道等不同级别政府,在区域性公共服务领域的不同责任,落实各级政府的不同职能。

六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社区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项目投资目录,畅通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最后,要抓紧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从浙江实际出发,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形成有利于推动农民转移转化的城镇化格局。

让社会公众共享改革红利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建华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中国改革不仅需要经济领域的率先突破,同时需要其他领域的深入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和社会治理的推进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改革红利要让社会公众共享。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让改革红利更多落到百姓身上,就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重新分割国民经济这块大蛋糕,让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只有让普通劳动者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社会发展才能更加健康一些,更好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积极构建“善治”政府。《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构建一个稳健的国家架构。一方面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体系。让良性互动取代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让公民充分参与公共事务。建立法治型、责任型、阳光公开型以及廉洁型政府是实现“善治”的主要目标,要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社会力量和公民的参与。

第三,探索建立社会事务的“负面清单”制度。《决定》指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建议在社会事务审批方面也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浙江改革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其中,探索并推广“负面清单”制度是一剂良方。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避免走入“削减再增加,再削减再增加”的怪圈。此外,还要避免机构行政级别不断攀升的不良风气,要痛下决心,斩断利益的链条。

最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以居家养老为例,尽管市场前景非常大,政府也推行了诸多优惠措施,但在具体实施中,社会资本的进入还是存在各种壁垒。我们要发挥浙江民营资本大省和市场大省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让社会更多承担公共服务职能,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共同促进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

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王 杰

一、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中国也好,浙江也好,又到了一个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的重要关口。如果我们不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力争改革释放最大的红利,可能很难避免像有些国家那样从高速增长直接转入低速增长,甚至出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所以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避免我们从高速增长直接转入低速增长。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们原来粗放型、投资拉动型的经济转入集约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中国包括浙江,这么多年,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不过来呢?就是因为体制在作怪,没有形成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所以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三十多年来,因为有很多改革不平衡,比如政府改革和企业改革不同步,宏观改革跟微观改革不同步,垄断部门的改革和竞争性部门的改革也不统一,导致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很多,必须加快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而且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忧患意识。

二、加深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核心。这个改革的方向,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十多年了,但很多方面还是政府主导,政府还是掌控了大量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各级政府官员还握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所以,改革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方向,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加深对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我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二要大胆试、大胆探索。三要真正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明确哪些方面我们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如何率先全面深化改革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姚先国

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应该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目标导向。我们要率先推进改革,走在前列的话,对整体的目标导向要吃透,同时明确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率先实现这个目标;二是问题倒逼。理清哪些问题是突出的,特别是要回应企业、老百姓对现行体制机制改革的强烈诉求;三是现有基础。在改革方面我省确有自己的成功做法,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把它上升为普遍的做法;四是约束条件。现在约束既有整体制度框架的约束,也有我们自己特定的发展环境、浙江特有的问题。

从浙江目前情况来看,根子还在于怎么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尽管有率先市场化改革的优势,但是实际上核心的问题,是要着重在政府自身的改革上做文章。以这个为核心有三条主线:一是政府跟市场的关系;二是政府跟社会的关系;三是政府纵向的不同层级、部门内部自己的关系。

正如《决定》所要求的,我们要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实实在在地做好几个方面的文章。第一个是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第二个是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第三个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四个是公共权力使用的规范化。在这些方面,我们应该大有可为。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我们要取得率先改革的效果,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真正能够体会、能够认同,这就要有一些切实举措。我觉得浙江的率先,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个是出台贯彻中央整体部署的决定,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第二个是我们过去已经走在前列的,已经有一定优势的做法,怎么强化、怎么推广?第三个是根据《决定》,从浙江实际出发,有自己主动创新的东西,形成浙江改革开放的亮点。譬如我们能不能放开管制,能不能在特殊领域率先放开,尤其是现在已经在搞的涉及民生的那些领域。如果能够放松管制,就能让更多的资源往这边投,既满足了民生的需要,又能够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完善更加公平的就业和社保体系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诗达

《决定》中,关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提到了五条,结合浙江实际,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更加注重推进公平就业。《决定》在过去充分就业提法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公平就业,将解决就业数量问题提到了解决就业质量问题更高的高度。联系浙江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联动机制,加强当前经济增长的就业贡献度研究,逐步改变依赖低劳动、低成本、低层次产业的增长格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应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加大人才资源培训力度,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将我省人力资源配置与转型升级、创新型省份建设联系起来,培育发展人力资源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政策,提高“两高”人才在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中的比例。

三是形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力。重点是打好组合拳,整合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形成合力。研究推进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相挂钩,出台进一步稳定就业政策,整合财政转移支付、再分配机制等政策。健全劳动力最低工资指导、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工资指导线政策,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制度,加强研究、科学制定多种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确保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四是推进社保制度从省级统筹走向全国统筹。加强与中央顶层设计制度衔接,推进以县市为主的养老保障制度向全国统筹的制度转变,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关系异地接续,建立正常的调整机制,适当降低用人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制定完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同时,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地方统筹的社会保险险种制度设计,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很是振奋人心。浙江必须立足实际,深入开展有利于提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创新。

一是坚持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浙江不同于全国,长期以来,浙江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浙江落实《决定》精神,必须重点考虑如何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对于省属国有企业部分,关键是如何做好其稳定发展的问题。

二是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要放活价格,减少价格管制。抓紧组织物价部门、专家、利益相关者,对仍处管制领域的价格进行审议,让市场的部分回归市场,把不该政府管的价格放开,让价格活起来。此外,还必须做好垄断企业的梳理,将一些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垄断企业拆分,加快形成竞争性市场。

三是创新土地指标分配制度。积极建议中央开展土地指标分配划拨的市场模拟机制,提高浙江在全国土地指标分配中的比例,同时在省内项目审批制度方面,特别是一些养老、教育、医疗等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建立和土地指标联动的发展机制。

四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浙江要做好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主体民营化两个关键环节。利率市场化必须由全国统一部署,银行主体民营化,可以考虑从小贷公司发展。

五是推进市民化改革。推行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土地承包权资产化以及农民宅基地商品化改革,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体操作层面,以杭州市城中村改造为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经验,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此外,浙江推行工资谈判集体化改革,已具备较成熟的经验,关键是做好推广工作。

六是开展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高校自行改革阻力较大,建议从推广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办学经验入手,争取在5年至10年内,引进5所至10所类似于诺丁汉的高校,既倒逼省内高校改革,又为浙江长期发展储备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