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全国多个城市掀起抢人大战。送户口,秒办理落户,送补贴,只要来就给钱。
关键词:房子
小勇今年26岁,安徽人,来杭州6年,现在是一名专车司机。小伙子长的干净利落,因为房子的问题,他说自己提早迎来了“中年危机”。在接上我之前,他刚刚去丁桥看了房子,可是算了算自己的收入,他只能摇摇头。小勇坦言,来杭6年,他很想留在这座城市,但是,现在的房价,他只能考虑回到老家。
关键词:收入性价比
阿华是名发型师,19岁学习理发,到现在已经是第12个年头,从最初的学徒,到现在的发型设计总监,阿华这几年也算在杭州过得顺风顺水。不过,从去年开始,他觉得留在杭州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最近,阿华考虑回到广西老家,准备人生的下半程。
关键词:孩子
谢大姐现在在一家单位里当保洁员。每天七点上班,五点下班,负责一层楼的清洁工作。大前年,他和自己的丈夫老覃来到杭州,平时丈夫在工地打打工。最近,谢大姐将回老家贵州提上议程,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初中,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以前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谢大姐担心,自己不在身边会耽误了孩子成长。至于为什不能把孩子接来,谢大姐坦言,还是个成本问题,他们的收入真的没有办法承担这一切。
房子、票子、孩子,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生活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外来低收入群体都是不堪重负。
浙江工业大学张旭亮教授主持的《杭州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分析》课题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杭州市常住人口的行业结构中,2016年建筑业和服务业两类从业人员已上升到63.8%(数据来源于杭州市统计局),而这两大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非户籍人口。
再看流动人口的职业细分,除了生产制造加工业121.4万人据首位,就业人数排名第二至第九的全是建筑业和传统服务业,合计202.1万人,比生产制造加工业多出2/3。
显而易见的是,在需要严格控制户籍人口的特大城市和需要有条件落户的大城市中,将会长期存在大量从事传统服务业的非户籍人口。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还会阶段性地存在大量从事建筑业的非户籍人口。
而低收入的非户籍人口得以在一二线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前提是低居住成本,这是他们大量居住在各种违章建筑中的主要经济原因。“拆违”确实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和健康,但他们大量迁往城市更外围地区居住或许成为问题的区域性转移,而且传统服务业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城市中心区域,居住地过远不但给他们及家庭增加了困难,而且也会加重城市的交通压力。
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布局、建设和提供上,应该把他们考虑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