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
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最新研究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个人和小微企业通过另类融资平台(主要指非传统金融机构、搭借金融科技的新金融平台)募集到的社会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2万亿人民币,排名世界第一。
今年以来,随着各类再融资渠道收紧,多家民企或上市公司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尤其是5月份,神雾环保、中安消、凯迪生态、富贵鸟和盾安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债券出现信用风险甚至兑付违约事件。
进一步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很有必要。金融安全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完善的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虽然党和国家持续强调主动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但全国范围内个别金融风险案例仍然值得我省借鉴和警惕。这些金融风险事件主要是网络平台公司违法违规和债务信用风险两大类。
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普遍性。当前金融风险暴露存在的特点有:
1. 金融风险的暴露具有跨行业特征。从网络平台的违法违规案件来看,相当多的网络平台跨行业运行,如深圳“趣钱网”P2P平台和泉州晋江的“沃客”理财均发行了虚拟货币,而广州的“云联惠”网络传销则以消费全返为诱饵。
2.违法网络平台案件具有庞氏骗局特征。从网络平台的违法违规案件来看,保本承诺、固定超高收益、基础产品复杂等往往容易诱发金融风险,甚至本身存在诈骗嫌疑,具有庞氏骗局特征。
3.债务信用风险由再融资压力引发资金链问题。资本市场去杠杆举措如定增新规、减持新规等加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压力。以我省的盾安集团为例,发债难、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其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
浙江省2017金融工作会议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积极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保障金融安全,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为“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支撑。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教授、浙江财经大学刘建和教授等认为为加强防范我省金融风险有以下几项措施:
”
1.成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中心。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017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广州市金融局则专门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进行地方金融监管。
因此建议我省和各地方政府设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中心,将各类平台包括网贷和众筹、科技金融、私募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典当等各行业纳入统一协调监管范围。从而实现“监控—预警—处置”联动,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
2.建立金融监控数据中心。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18号),全面部署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由人行统筹,牵头成立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工作小组。掌握金融家底,最终要建立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
因此建议我省全天候、多维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网贷、众筹、科技金融、私募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典当等运营信息,大范围、深程度进行数据监测,推进地方金融综合数据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地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实现事前和事中监控,及时发现带有恶意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主动防范金融风险。
3.主动排查我省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的债务信用风险。发生信用风险问题的盾安集团具有净利润率水平极低、盲目多元化、股份质押占比高、流动性负债占比大等问题。
因此建议我省从企业和金融机构两个方向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的债务信用风险情况进行排查,重点梳理净利润水平低、资产负债率高和流动性负债占比大的企业,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一旦发现类似企业,可以借鉴盾安集团的处置化解经验,置换债务、激活现金流,减轻债务压力,切断债务危机链条。
4.吸引多学科跨专业背景人才。正是由于当前金融行业的跨界发展背景,尤其是违法违规的网络平台往往多行业交叉、基础产品复杂等问题。
建议我省利用人才奖励、人才工程等优惠政策吸引多学科跨专业背景人才组建地方金融风险防范队伍。尤其是科技金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专业人士,利用他们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建设地方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及时监控和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