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房价的歪理邪说才是事实真相,只是你不愿相信而已!

    对于房价的恐慌,中国人已经持续了至少20年。

    这么多年来,房价涨涨涨从最初的喜闻乐见到现在的人人喊打,房价变了,我们似乎从未改变。

    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房价永远是高的,房子永远是贵的,而买房子永远是没错的。

    房价这个事情啊,一定要客观的去根据数据分析,然后再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去做出判断。

    主观上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房子实在太贵了,但是客观的分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房子目前来看都不算太贵,从全国的角度上看,可以说是相当的便宜,上涨的空间,似乎还是很大的。

平均工资衡量房价是错的

    在分析房地产时,很多人都犯了一个比较大的错误:用平均工资来衡量房地产价格的高低,这是非常错误的。

平均工资没有太大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均工资是被平均的呢,是被那个工资特别高的,还有那些工资特别低的被平均了。

    但是买房子这个事情是谁买呢,房子是能够买得起的人买的。买的起房子的人才决定了这个房子的价格。

    平心静气想一想,一个城市每年只有极少数的家庭购买房产,但我们评价房产价格高低时,却用了很多不相干人群的收入来评价。可是很多人都误解了这一点。举例来说,宾利价格高低,和普通人有关系吗?

    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房价的平均数也没有太大意义。

    对绝大多数购房者来说,我们要研究的是房价的中位数。

    我国没有公布房价的中位数,但从国际上收入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来推理,一般来说,中位数房价基本可能是平均数房价的七折,甚至六折。


中国没有住房不足的问题

    如果上述两个概念你搞明白了,这里可以再解释一下决定房价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房价是由谁决定的?

我们知道房价贵和便宜是相对于中位数的房价而定的,那么,买中位数房价的购房者是什么人群呢?

    那一定是区域平均工资以上的人群!平均工资以上的人群才是有住房购买力的人群。

    所以说,房价是由谁决定的就一目了然了。

    房价不是由平均工资决定的,房价是由有购买力、有支付意愿、愿意买房的人来决定的。这是认知发展中国家,房地产问题的非常重要的观点。

    我们要知道,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中国老百姓私有住房拥有率是百分之九十,放眼全球,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发达国家美国的私有住房拥有率是60%多一点,所以,中国没有住房不足的问题,或者说,没有严重的刚性住房需求问题。

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即使数据告诉我们现实就是这样的。结论就是,在百分之九十,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私有住房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出现没有地方住这个住房问题呢?我们讨论的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呢?


改善是棚改和城市化的最终逻辑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其实就一直不是一个刚需买房的问题,而从来都是一个改善性需求的问题。

人人都有房子住,只是这个房子的好坏问题和伴随房子的户口,医疗及教育资源匹配的问题。

    棚改是这个逻辑,城市化也是这个逻辑。

    我国商品房推出以后,商品房的造价和质量要远比以前计划经济下分配的房子质量及舒适性要好很多, 也比以前老产权的房子好很多,所以说,人们追求的都是什么?人们改善的又是什么?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房子伴随的资源的供给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房地产的改善型追求。

    而资源稀缺性的调节手段,在市场经济下,就是价格,而改善型住房,从逻辑上来说,它是没有便宜的义务。

    买得起,买,买不起,不买,这和有没有房子住,是没有相关性的。退一万步讲,如果没房子住,也可以租房。

    全世界,从来没有规定一个政府,要让所有人都拥有私有高档住房及享受与其配套的稀缺性社会资源。

    社会公共资源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但中国恰恰是全球在住房问题上做的比较好的国家,高私有住房拥有率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上述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实际上很多经济学家,包括网络上的一些大V,都没有对此进行很好地阐述,这就误导了很多很多人。

    同时,我们也看到,房子购买微观层面上,社会上误解也很多。

    假设一套房子价值六百万,那么这套房子,并不是说你要花六百万现金去买。有的时候人们花百分之三十,有的时候人们花百分之二十首付款,就能拥有住房。那么,一套六百万的房子对购买者来说,就是一百八十万到一百二十万的问题。剩下的问题是每个月的收入现金流,能不能够负担得起这套房子的房贷。

    购置住房,是个长期的支出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强制的储蓄行为。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它不是消费,而是储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储蓄的多少,是人们在选择房子的高和低时就决定了的。同样,这也完全不是一个投资行为。

购置房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当然,我们要明白,我们不是要去炒房。

    投资N套房的逻辑,我认为是很荒谬的。

    我经常问投资者一个问题:为啥不把多余的房子卖掉,买一套最好的?投资的一个最大的前提是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享受到自己财富积累起来的最佳的一个点,这个是最重要的。

    更不要说,多套房产资产流动性也会比较差。

    我们都明白,住房随着通货膨胀,理论上是越来越贵的,这和人们的改善性需求是对立的。

    如果我们要改善住房的话,一个好的做法是,要花自己能够负担的最多的钱,去买所能买到的最好的房子。

房住不炒,这样的话,房价短时间的波动过程中,购房者就不会有任何烦恼。购置房产伴随的长期的储蓄过程,很好地完成人们对养老金的积累。好的居住及其配套在保证较好生活品质的同时,未来的养老也能够得到保证。剩下的收入,人们可以去周游世界,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不投资,钱要去哪儿呢?

    这些事情全部都做完了,有人问,还有些钱怎么办?

    钱多了自然想法就多,自然会想到投资。

    人们最熟悉的就是股市。

    我们知道,树立投资有风险的观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钱多了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就会遭遇很多投资陷阱,最后不是在这里被骗,就是在那里被骗。

投资股市,相当于我们用多余的钱贡献给国家和社会,能赚自然好,赚不到,OK,没关系,对吧。

投资的前提,包括次序,千万不要搞错了。首先要有一套最好的房子,就是你能负担起的最好的房子。把这个人的最大的需求去满足掉,剩下的钱,我们可以搞些慈善,我们可以去买些股票。既然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投资奉献社会了,就不会有烦恼。

    有人说了,这完全是歪理邪说嘛,房价便宜了,有什么不好?房价便宜了,老百姓抗风险能力就强了,能更多的消费。

    但这个观点是经不住推敲的,先不说房价是前文所说调节社会稀缺的有效手段,即使,房价便宜了人们也不一定能把资金投资到他们认为应该花的地方去,或者说人们应该投资的地方。假理财,p2p,各种套路都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断的产生。

    人们对投资的冲动和投资产生的可能的财富效应的渴望,使人们会忘记改善自己的生活和消费的真正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哀。

本文观点源自信达期货总经理助理王海平,感谢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