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嘉兴市依托信息化建设先发优势,通过政府共享交换平台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模型和信用评价规则库,按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对个人信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评价,构建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站、手机、自助终端等多渠道查询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嘉兴的个人信用体系覆盖广、评价准,为嘉兴市的信用经济和信用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来源:网络)
2016年,针对部分市民长期借书不还的现象,嘉兴市图书馆借书数据正式纳入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中,此后,长期借书不还将与恶意拖欠水电费等一样,对个人信用记录造成负面影响。据了解,像借书逾期这样的轻度失信记录,在还书并缴清欠款后,信用分数将在下月恢复正常。严重失信记录将保留一段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近年来,嘉兴市在信息资源共享、智能卡应用、移动互联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先后被确立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下辖乌镇被确立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2014年,依托信息化建设先发优势,嘉兴市在省内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对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建模,对每位市民的个人信用情况进行动态评价,为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产品授信、政府补助发放等领域提供征信服务。
构建个人信用数据库
动态实时的信用数据是建立个人信息评价体系的基础,嘉兴市依托市公共事务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不断扩充信息来源,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建设了嘉兴市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汇集了来自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公安、社保、法院、民政、教育、人社、环保、计生、质监、交通、卫生、公积金、水务、燃气、电力等多个部门单位的个人动态信用数据。
构建科学的信用评价模型
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必须解决大数据分析建模和信用评价规则制定两大关键问题。为此,嘉兴市采用国际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分析建模,并针对来自各个条线的信用数据建立规则库,以“模型”+“规则库”加权评分模式对每位市民的个人信用进行量化评分,信用评价结果由千分制信用评价分数、“红绿灯”信用色彩标志以及失信减分记录和诚信加分记录构成。
(图片来源:网络)
多重技术保证个人信息安全
自2015年起,市民凭本人市民卡及服务密码即可通过“嘉兴市公民个人信用评价系统”网站、“嘉兴市民之家”手机服务终端、公共事务自助服务一体机等渠道获取个人信用记录和评分。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角度,有关主体在应用个人信用评价结果时必须遵循“评价主体授权”原则,即必须由市民本人授权才能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查询和获取市民的任何信用信息和基础信息。在互联网站和手机平台等网络终端,采用了市民卡服务密码和个人CA相结合的双因子实名安全认证机制,确保信息安全。同时,建立完善的得数据管理机制,由专人专项负责,个人凭相关证件或者信息查询,其他未经本人同意无权查询。
全面应用个人信用评价结果
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建成后,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许多部门和单位已经主动将其用于单位管理和业务办理。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先后出台《嘉兴市党员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和《嘉兴市志愿者激励回馈办法》,分别将志愿者积分与嘉兴市公民个人信用评价分数挂钩,增强志愿者服务积极性;民政局将个人信用信息用于低保资质核查;国电嘉兴公司除了定期提供长时间连续欠费及重大违约窃电客户信息,已在企业内部人事管理上率先使用个人信用报告;中国光大银行嘉兴分行、嘉兴银行等金融单位在其商业信用融资和贷款业务中采用公民个人信用评价报告作为重要依据,依据市民个人信用情况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