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多规合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编者按】“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开化县“多规合一”试点成效体现显著,实现了粗放发展向科学布局转变、多头规划向统一规划转变、各自审批向同步审批转变。在工作中,开化县强化保障抓统筹,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明确目标方向,摸清县域资源环境条件,妥善处理了保护与发展、规划与管理两对关系,有效统筹了自然、行政两种“资源”,实现了“一张图规划、一盘棋管理”。

微信图片_20190511173206.png

图片来源:网络

    衢州开化县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发源地, 是浙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8月以来,开化被列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探索新的县域级空间管理体系。开化在试点中,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严格遵照省市对开化的区域功能定位,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主体功能、资源整合、体制创新、实用管用理念为引领,以“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为引擎,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据统计,自“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开化共淘汰搬迁企业120多家,生态移民1万余人,同时引进大批绿色项目,传统的工业园也转变为生态工业园。

    “多规合一”预审平台,是开化县“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成果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子平台。2018年年初,开化县在《开化县空间规划(2016-2030年)》落地使用、“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正式运营的基础上,规范项目选址决策工作,制定投资项目预审机制,规避了以往办事多头跑、资料反复交进行选址分析的弊端,从源头上为审批提速增效。运用‘多规合一’预审机制,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时间,更为后续审批扫清障碍。开化利用“多规合一”改革成果助力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更通过“一张蓝图”的实时更新,“全流程覆盖、全方位监管”的审批监管体系,保障项目精准选址、高效落地,让企业主省时省事又省心,优化了开化好地方的营商环境。

 

微信图片_20190511173207.png

图片来源:网络


编制统筹发展全局的一本规划

    遵循“一本规划管到位”的要求,探索构建了“1+X”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发展一盘棋。“1”指起统领管控作用的《开化县空间规划》,是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对现有多个空间性总体规划核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创新而形成的“一本规划”;“X”指以“一本规划”为统一依据,编制形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其他实施性方案或行动计划。


绘制凸显“三区三线”的一张蓝图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核心理念,对全县域开展精细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结合人口变动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判断哪些区块需要严格保护、哪些区块适宜农业生产、哪些区块可供城镇建设,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生态空间由原来的50.8%提高到80.3%,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红线”,制定空间管控原则,形成空间规划底图。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全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为解决规划之间相互矛盾冲突等问题和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等科学布局提供了依据。

 

制定统一衔接的技术规程

    将规划期限统一到2030年,运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一各类基础数据,统一了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以“三区三线”整合替代原有的多个相互重叠交叉的空间管制分区,并形成开发强度测算、三类空间划定、空间管控、用地分类标准、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等5个技术规程。

 

建立协同共享的管理信息平台

    在整合原有地理信息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由基础、管控和审批三个子平台并联运行的“多规合一”管理信息平台,有效促进了各子平台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和高效运行。其中,基础平台主要整合各部门基础数据,管控平台主要用于扩展规划管控、规划监督、规划检测等,审批平台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空间审核和行政许可等功能。“多规合一”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实现规划数据综合管理、项目审批有效提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与管控等。

 

创新利于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

    成立县综合性规划管理协调机构,负责规划立项管理、统筹协调、审议发布、监督实施及评估修订等工作。探索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路径,设计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规划管理机制,并适时推进符合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的政府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