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关乎国运,面对技术爆炸,乾隆皇帝真的无知自负吗?

微评百字导读

    国运为何物?中国人总结了很多。但在古代中国,科技进步对于国运发展的思考却少之又少。往事越千年,今天起,我们将推出系列《微评》,穿透迷雾,纵论古今,找到技术背后历史和文明的真实故事,聊聊科技和国运相关联的“前世今生”!


    日前,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刚在上海落幕。全球执科技之牛耳的大咖们,包括微软、IBM、特斯拉、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的掌门人,几十位独角兽企业创始人一起畅聊,是当今最尖端和前沿技术领域的盛事。这也意味着,咱们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世界上至少不落人后了。

1zd_main6.jpg

    但回望历史就会知道,今天的成就决非易事。

    众所周知,短短几十年前,咱们的技术能力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再回溯几乎整个近代史,中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保守、落后、进步迟缓。

    1950年代,美国李约瑟博士在所著的《中国科技史》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远远落后了?”。这引起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学界称之为“李约瑟之谜”,理论探讨的文章不计其数。我们这里不纠结于理论,还是先来看一些大家并不陌生的历史小故事吧。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带领一个庞大的使团访华,要求觐见乾隆皇帝、目的是两国开展通商。使团带来的礼物是蒸汽机、纺织机、战舰模型、航海望远镜、天体运行仪等,代表着当时工业、军事、天文等最新科技成果,满怀信心。结果呢,乾隆皇帝对这些“高科技产品”几乎毫无兴趣;并因为使者拒绝行“三拜九叩”大礼而龙颜大怒,差点把他们赶走;经过和珅协调,最后勉强见了一面。

微信图片_20190910150243.jpg

    不过,英国人在见面后的陪同参观皇家园林时大吃了一惊:原来在皇帝的私人收藏品中,他们的那些洋玩意儿应有尽有,而且貌似更先进、更精致。后来,英国使者请清朝大将军福康安参观其带来的火枪卫队表演,反应也相当冷淡,称没有兴趣。结果,英国人提出的所有通商要求,被乾隆皇帝下旨,礼貌而坚决地全部拒绝。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更清楚了。仅仅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远征舰队横扫大清,中国近代史开始了百年屈辱的记忆。

    一般的历史评论,都普遍教科书式地认为,乾隆皇帝无知而自负、保守且僵化;他没能“睁眼看世界”,错过了与当时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交流的最后机会,对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负有直接的责任。可能确实如此吧。但我们翻开中国古代史,再来看看对乾隆皇帝的描述。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也是最大的盛世——“康雍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与乃祖和乃父一起,开创了130余年的太平盛世。人口翻了5-6倍,从康熙初年的寥寥几千万,到乾隆末期几乎达到4亿。他武功赫赫,就在马嘎尔尼访华的20几年前,继承康熙、雍正的事业,持续西北用兵、彻底消灭了准噶尔残余势力,重新纳西域于版图,改土归流、取名“新疆”,将国土扩大到1300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三倍于明朝,中国历代以来,从北部到西部的边患威胁几乎完全消失。

微信图片_20190910150248.jpg

    他睿智而且精明,视野也并不狭窄。事实上,马戛尔尼铩羽而归后,乾隆就曾经明确批评过沿海武备松弛,担心能否应付英国人可能的威胁;他对西洋的机器等技术,其实也有很浓的兴趣,那些收藏的精致洋玩意儿就是明证。放到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上,乾隆算得上是一代雄主、皇帝中的佼佼者,至少不能简单地套上无知、保守、僵化这些形容词。

    然而,确实很不幸。

    乾隆本人,刚好处在从古代史到近代史过渡的交点上;他和他管理下帝国的时代(1736-179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时代(1760-1840)高度重叠。在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后的西欧,人类的科技水平开始出现划时代的突破,机器不再只是掌中的玩物、只是一些“奇技淫巧”,而是被全面而广泛地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对工业、农业、交通、军事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910150253.jpg

    世界格局巨变,英法等国开始远涉重洋、在全球贸易、掠夺、殖民,世界上第一次出现“日不落帝国”;近代史的轨迹正逐步清晰。这样的背景下,大清作为传统的东亚“大陆型帝国”,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陆地,而是来自海上、来自遥远的西方;康熙、乾隆等皇帝就算再英明,只要走不出传统东方文明的束缚,看不到先进的思想、文化、制度、科学、技术应用对国运的影响,大清从辉煌走向衰落、沉沦,就是无法避免的;也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吧。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后续佳作)

    本文为粉丝程迅博士投稿,感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