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浙江省基金小镇发展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特色小镇建设,我国基金小镇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浙江省在2015年初就将特色小镇建设列入省重点工作,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背景也带动了浙江省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创新创业项目落户浙江,推动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新金融业态的发展。基金小镇作为连接资本和企业,对接实体经济的集聚平台,具有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新金融产业等明显优势。因此,继续推动基金小镇发展建设,将有力促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区域金融生态圈的形成,深化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578903525638654.jpg

一、当前浙江省基金小镇发展情况

    浙江省在2012年就诞生了第一个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在基金小镇建设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浙江省嘉兴市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嘉兴市把发展私募股权行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集中政策和资金成立基金小镇,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浙江省在建设特色小镇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发展基金小镇注入了强大动力。截止2017年底,浙江省已经公布建设了18个基金小镇,占全国总量的39%,是全国拥有基金小镇最多的省份(图1)。

1578903552276695.png

图1  2017年全国各省市基金小镇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院 

    由于发展起步较早,浙江省基金小镇除具有数量优势外还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截止2017年底,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4000余家私募股权投资类企业,资产管理规模超7500亿元;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累积入驻企业2214家,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145亿元;广东万博基金小镇引进金融及相关机构共120家,资金管理规模达到400亿;江苏东沙湖基金小镇累计引进各类金融机构800余家,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北京基金小镇入驻金融及相关机构503家,资金管理规模达10700亿元;福建马尾基金小镇累计引进179家各类投资机构,资金管理规模达到1136亿元;湖北咸宁贺胜金融小镇引进180家知名基金公司落户,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

0b0bd2a552291023b9abe3f85f40f8b8_0_wx_fmt=png.png

图2  截止2017年我国部分基金小镇规模

    从省内基金小镇分布情况来看,浙江省基金小镇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杭州地区。18个基金小镇中,有6个位于于杭州,4个位于温州,4个位于宁波,另外嘉兴、绍兴、义乌和台州各有一个基金小镇。从开发模式来看,浙江省大部分基金小镇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共有14个,占总数的80%左右;由政企合作开发建设的基金小镇有3个,如华融黄公望金融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和温岭基金小镇;由企业主导开发建设的基金小镇只有1个,即温州文化金融小镇。从基金小镇的定位来看,各个基金小镇都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特色提出了差异化发展目标,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主要打造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聚集地,梅山海洋金融小镇重点发展海洋金融业务,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主要打造并购业务全产业链服务。但从引进的机构和项目来看,各个基金小镇基本都以引进私募基金为主,同时辅以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以丰富金融体系,在实际发展中有一定的重复性(表1)。

1578903652945989.jpg

1578903670382609.jpg

1578903694748968.jpg

二、浙江省特色基金小镇案例研究

    目前来看,浙江省基金小镇最成功的样本是杭州上城区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已成为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天堂,经济要素聚集,特色鲜明,创新活动活跃。相较而言,省内其他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仍待改善,以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和梅山海洋金融小镇为例。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是中国首个基金小镇,却在2016年度考核中被列为警告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地处浙江省唯一的保税港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产业集聚区项目优势明显,却在2016年度考核中被列为5个降格的特色小镇之一。究其原因,基金小镇普遍存在建设推进不力、特色产业不突出、创新乏力等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209.jpg

    1.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金融+旅游”4A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位于杭州市区南部,由玉皇山南国际创意金融产业园演化而来,是第一批浙江省特色小镇,旨在打造 “金融+旅游”4A小镇,是世界级私募基金走廊的经典样板。玉皇山南地区是杭城吴越文化和南宋文化交汇之地,历史遗存密集,文化底蕴深厚。基金小镇所在的位置原本是陶瓷品交易市场,粗放的落后产能面临淘汰。因此,杭州市启动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腾退出的旧厂房仓库建筑,租金低、空间大,为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孕育基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的前提下,对已有的城市建设遗迹进行“织补”改造。秉承“可持续的有机更新”理念,为吸引创新企业、留住高端人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在政府的引导下,一些轻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进驻园区,实现了产业的第一次更新。起初以多类型文创产业入驻逐步形成山南文创产业园,又因以基金产业为代表的金融产业入驻,实现了产业的第二次更新并迅速壮大,伴随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创建契机,逐渐升级为全国第一家以基金产业为龙头、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复合并进的产业小镇。
    2012年前后,我国开始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私募市场。杭州市随即出台了《杭州财富管理中心2014-2018年实施纲要》,提出要打造以私募金融服务为龙头的财富管理“金三角”。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定位是打造私募股权投资产业链,模拟“纽约——波士顿”模式,借助区位优势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小镇运用国际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结合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条件和区域特质,定位打造一个集基金、文创和旅游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重点引进和培育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五大类私募基金,打造私募(对冲)基金生态圈和产业链,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弥补上海等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不足。截至2017年底,小镇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超2300家,管理的各类资金规模突破10000亿元,实现税收21.6亿元,圆满实现“三个翻一番”。
    服务体系方面,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积极打造生活服务平台、企业发展平台、展示交流平台,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一是完善生活服务平台,建设基金小镇国际医疗中心,为小镇企业职工提供基本诊疗服务和国际医保结算;完善国际教育配套,加快推进国际化幼儿园建设;在悦善堂的基础上,完善餐饮配套建设;启动南星地区社区文体中心项目,为小镇企业职工提供文化体育休闲场所;继续推进复兴商务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丰富小镇复兴商圈周边停车选择,从多方面加强配套,努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二是优化企业发展平台,通过搭建基金产业链平台、基金管理人培育平台、融资和主经纪商业务平台,丰富基金小镇产业生态,重点完善金融生态体系,提升基金小镇核心竞争力。三是升级展示交流平台,通过创建“金融+旅游”的4A小镇、推进浙江省金融博物馆项目、举办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等,多角度提升小镇内涵。玉皇山南小镇是特色小镇的经典样板,其建设和发展值得借鉴。
    2018年上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打造玉皇山南基金小镇2.0版,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构建五大服务体系,启动“三纵三横”工程,办好第四届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第二届中国董秘百人会,进一步提升小镇发展质效”纳入到全区2018年重点工作。未来3年,上城区将为基金小镇梳理出五个金融产业片区,一个综合配套片区,两个生活居住片区,并将集约化引进和培育各类私募基金、资产管理机构2000家以上,力争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万亿元,投向创业创新实体经济超过7000亿元。
    2.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基金小镇+财富聚集区”双中心嘉兴南湖区是浙江省内较早提出建设“基金小镇”的地区,2010年南湖区开始推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工作,以此为契机,南湖区政府规划打造中国首个“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小镇同样以美国格林尼治小镇为发展学习对象,借助距离上海金融中心较近的地理优势,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该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金融引擎。其整体招商目标涵盖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等,并辅以银行、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上述企业服务。截至2017年12月底,南湖基金小镇已累计引进4000余家私募股权投资类企业,其中有超1700家投资管理公司,包括红杉资本、蓝驰创投、赛伯乐、赛富亚洲等知名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基金认缴规模超7500亿元。小镇已累计举办7期投融资对接会,通过线上投融圈,已帮助52家公司完成融资,融资金额达到51.82亿。根据嘉兴市最新消息,2017年1-10月南湖基金小镇税收收入累计达10亿元,同比增长近200%,为南湖新区贡献了近一半的税收。丰富的资本及资源优势,有着形成区域内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天然基础。
    嘉兴南湖从完善配套和提供便捷优惠的政策服务等方面打造“基金小镇”。完善配套方面,力争使办公、交流和居住实现三位一体,利用优良的水道资源,规划了岛域办公、水岸办公和森林办公三类高端办公模式,同时注重打造低密度、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依据从业人员的工作及生活习惯,量身定做优雅安逸的小镇环境,并通过特有的产业聚集效应,凝聚基金从业人员,打造高品位的投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为基金从业人员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汇集丰富的住宅类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政策服务方面,南湖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五年内可享有财政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70%的优惠。并且为了更好地服务股权投资类企业的发展和推动“基金小镇”的开发建设,由南湖区政府合资设立嘉兴南湖金融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0万元。开发公司是专业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旨在为境内外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落户、办公、运营、投资提供全程便捷“一站式”服务。
    南湖基金小镇致力于打造“基金小镇+财富聚集区”两个中心,配合“金融服务支持+综合服务支持”两个配套,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汇集高端元素的金融创新示范区,从而满足金融行业人员对南湖基金小镇推出产品及提供服务的需求。然而,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在2016年度考核中被警告处理,相关领导已被约谈。主要的原因是小镇存在特色产业建设不突出,缺乏创新力的问题。首先,小镇特色产业投入少,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实体经济,投资结构失衡。南湖基金小镇只有36.5%的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有效投资不足,没有突出特色产业。其次,项目滞后产出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乏力。小镇科技投入偏低,缺乏高端人才,难以培训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其中劳动力成本和税收较高,成为投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3. 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政府企业联合开发,打造创新业务试验地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地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保税港区,产业集聚区项目优势明显,包括能源环保、工业物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梅山所在的北仑区域临港产业发达,能源、石化、造船等优势产业,也需要资本的对接,这为金融资本提供了舞台。依托宁波的海洋产业基础,梅山海洋金融小镇正朝着长三角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海洋金融信息汇集地、资金结算地、类金融人才集聚地和创新业务试验地的方向努力,目前的重点培育领域包括船舶租赁、航运保险、离岸金融等海洋新兴金融产业,同时正在尝试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混合所有制海洋产业基金,建设以海域使用权、海洋知识产权等为主体的海洋产权交易平台。政府企业联合开发模式,能够较好的使政府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既能利用政府在公共资源方面的优势,也能利用企业在市场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在强者林立、服务同质化严重的基金小镇竞争格局中,将服务领域做窄、做精,未必不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在梅山保税港区“对冲基金小镇”的建设中,以下四大优势正推动着其发展:其一是体制优势,梅山保税港区享受了省级财政管理的权限,对基金公司的注册给予最优惠政策,有限合伙制的基金公司综合税负率仅有3.6%,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二是服务优势,在辖区内注册的基金公司均有专人从前期落户、中期运作和后期清算包括日常事务进行全程服务;其三是项目优势,保税区产业丰富,并且所依托的北仑区也拥有传统的六大临港产业,产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较为旺盛;最后是专业和研究优势,由宽客网、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等机构发起设立了中国对冲基金界的第一个专业研究机构“梅山对冲基金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宽客网自主研发的对冲基金绩效评估软件,着重于对冲基金产业深度研究、对冲基金数据库的专业建设,并在梅山重点发展对冲基金中的基金资产管理业务。
    产业集聚区方面,梅山海洋金融小镇重点发展以下五大产业:一是依托保税港区建设的国际贸易平台;二是金融产业,主要涉及私募基金;三是高端装备制造;四是休闲旅游产业;五是区域性总部经济。截至目前,落户梅山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企业已超过300家,投资规模超过了300亿元。根据规划,到2020年,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口岸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海洋高科技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50%。
    然而,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在2016年度考核中被降格处理,相关领导已被约谈。主要的原因是梅山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推进不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梅山金融小镇目前的主要入住投资为基金类,注册资金在10亿以上。固定资产类只有康达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和三创基地项目,这两个项目正在动工中,目前没有达到50亿固定资产。但项目建成后依托宁波大学资源,整个金融小镇超过5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日可待。另外,梅山金融小镇的3大公园体还没有建成, 因此3A级景区指标也无法完成。
    目前,梅山金融小镇才刚成型,而达到良好小镇还需等到医疗健康产业园、三创基地开业,并再建造三个公园才可以达标。总体来说,政府的引导方向是正确的,但小镇执行力不足,推进力偏慢。梅山小镇建设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将特色小镇等同于一般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0。建设投资也主要是政府占主导,民间投资及占比均为0,产业链招商和产品市场化意识弱,严重影响了小镇的健康发展。

三、 浙江省发展基金小镇的优势

    1. 经商创业氛围浓厚

    浙江省自然资源条件较为匮乏,据2016年数据显示,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0.54亩,仅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6%。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很多浙江人走出浙江经商,不断的积累和传承商业知识,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93.4万户,位居全国第四;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为1049户,居全国第一,相当于每十个浙江人里就有一个在创业。浙江庞大的创业群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金融服务支持,给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浙江省着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在培育市场主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前景,也为基金小镇的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民间资本基础雄厚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使浙江累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基础。作为民营经济的风向标,浙江一直是民间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长期以来,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55%,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于民营经济,具备雄厚的投资基础(图3)。根据2016年国务院民间投资督察组对全国各省市民间投资情况的调查,浙江民间资本主要流向了房地产开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同时海外投资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近年来,浙江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到了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基金小镇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1578903758954037.png

图3  2010-2017年浙江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占比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3. 优秀人才资源丰富“浙商系”、“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是浙江省创新人才的重要来源。浙江人有财富管理的基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浙商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浙江大学作为国内排名前列的高校,正在加快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阿里巴巴的行业领军优势为浙江省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浙江省吸引和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国外引进的海归人才则为浙江带来先进技术和资源,例如目前国内的量化投资技术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海外人才的引进将促进更先进技术和理念的传入,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根据猎聘网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高达11.21%,位居全国第一。长三角的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已经形成,而浙江正逐渐成为其中的主要阵地。
    4、区位环境优势明显 浙江本土金融机构普遍体量不大,有利于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基金小镇作为集聚金融机构,连接企业与资本的特色小镇,在整合金融资源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特别是依托浙江省发达的民营经济和便捷的区位环境,基金小镇可以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和总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私募基金、大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形成信息、技术、资本的集聚高地,实现各金融要素的良性互动。同时,浙江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众多产业集群,达到数百亿规模的“块状经济”就有300多个,例如慈溪小家电、南浔木地板、桐乡蚕丝被、诸暨袜子、上虞伞业、义乌小商品等,这些特色产业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基金小镇可以实现优质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空间集聚,能够促进金融业态的转型升级,推动金融体系的协同创新,优化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浙江省基金小镇存在的问题

    1. 特色元素不够突出,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浙江省内基金小镇大多都以美国格林尼治小镇为发展学习对象,借助距离上海金融中心较近的地理优势,致力于打造与上海协同错位发展的金融财富中心。在制定发展目标时,虽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但是各基金小镇的引进对象大都包含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没有体现出当地市场主要的金融需求。引进对象类型的重叠容易造成不同基金小镇间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在浙江省特色小镇年度考核的压力之下,各基金小镇争相抢夺资源,如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全力推进接轨上海,多次邀请上海投资基金和企业参与对接会,鄞州四明基金小镇也希望承接上海经济辐射,多次赴上海举办推介会。优质金融机构数量的紧缺和不断上升的招商计划可能导致基金小镇逐渐降低招商标准,让不合格机构和企业趁虚而入,极易引发招商危机。
    2. 政府干预过于强势,运营主体错位大部分浙江省基金小镇都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模式进行发展,虽然强调了市场化,但在运营中仍然主要靠政府支持,一旦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扶持,很多基金小镇将难以正常运营。而地方政府在发展建设基金小镇时往往容易专注于上级的考核标准,忽视市场的真实需求,灌以过多的政策目标,导致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在基金小镇建设中的作用不容置疑,格林威治小镇的成功就主要得益于小镇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税负远低于纽约,监管环境更加宽松,但是市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冲基金自发的聚集并拥有充足的市场需求,格林威治小镇才能成为成功的对冲基金小镇。现阶段,大部分浙江省基金小镇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依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但在基金小镇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遵从市场的选择,过多的政策干预反而会影响资金的有效配置。
    3. 政策创新能力欠佳,后期吸引力不足为了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浙江省基金小镇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服务质量、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租金减免、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升小镇的吸引力。但是由于金融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单纯的财政补助不一定能够保证其持续性发展。从美国较为成功的格林威治小镇和沙丘路的经验来看,成功运作的基金小镇或与上游资金端联系紧密,或与下游投资项目联系紧密。因此,地方政府在对基金小镇进行前期扶持时,更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统筹,通过整合资源平台,提供数据技术服务等,拉近基金小镇与上游资金端和下游投资项目的距离。另一方面,政府考核标准也忽视了引导小镇长远发展,今年浙江省发布的《特色小镇评定规范》中对金融特色小镇的考核主要仍是从资产管理规模、金融机构进驻数量和产出效益进行衡量,没有考虑到长期金融业态的培育。

五、对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基金小镇发展的建议

    1. 加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目前浙江省内有不少金融小镇的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都希望吸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和相关产业链机构入驻。但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周边环境和设施服务的需求不同,要满足所有类型机构的要求显然并不现实。加之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产业基础,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基金小镇需要契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当地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有机结合的突破口,做好连接上游资本与下游项目的桥梁。如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就准确定位到所处地区的港口优势,充分利用梅山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以海洋金融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的跟风学习,达到特色化发展、错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 顺应市场规律,实现金融要素有效聚集在运营模式上,进一步落实“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小镇的建设中。目前八成左右的浙江省基金小镇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的,企业在小镇管理和建设中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由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很多区域很难像美国一样自发的形成基金小镇,因此地方政府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但同时也应当意识到政府干预可能带来资源低效配置等问题。一方面要逐步推广政企合作和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通过社会资本的参与加强市场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在基金小镇发展后期逐渐减弱财政补贴,更多的从搭建平台和数据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市场选择适宜生存和发展的金融机构,推动金融要素的流动和聚集。
    3. 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区域金融生态圈基金小镇的发展离不开本土经济金融环境的支持,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为金融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但是浙江省金融人才不足,会计、法律、咨询等金融相关配套产业链也还不足以支撑较大规模数量的基金小镇。浙江省各基金小镇已经开始通过个人所得税补贴、人才奖励、租房购房补贴、生活福利等吸引金融人才,但金融人才往往对生活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居住环境、医疗条件、子女入学等都会影响金融人才的选择。发展基金小镇不仅是简单的将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基金小镇既要充当资源对接平台的角色,让入驻机构可以在小镇里得到项目所需的配套服务;还应当作为一个区域生态系统,让居民可以在小镇拥有高质量品质生活。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基金小镇政策体系,确立基金小镇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引进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建设出符合高端人才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进入基金小镇工作和生活,基金小镇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能够实现自我形成良性循环的区域金融生态圈。

    本文选自总第67期《公共政策研究》,作者金赟系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财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