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首富的小心思:高!实在是高!

1586405414(1).png

c9eb06755626102442c18b0b5a7b3b3c_5fdf8db1cb134954447b9bf55b4e9258d1094a3d@wm_1,g_7,k_d2F0ZXIvYmFpa2U5Mg==,xp_5,yp_5.jpg

    范蠡的确不是一般人物。他既是智虑深远、灭吴首功的著名谋士;又是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智者达人;更为难得的,还精通商道、仗义疏财,被后世尊为“商圣”、“文财神”。他的一生精彩纷呈,尤其以财富的“三散三聚”,最引人入胜。
    第一次“散聚”,要从越国说起。范蠡本是楚国人,出身寒微,因不满楚国“非贵族不入仕”,投奔越国做了大夫。当年越王勾践要伐吴,他与文种一起苦劝未果;结果越国大败、连越王都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范蠡与文种不离不弃,激励勾践韬光养晦、徐图自强,并献“美人计”迷惑夫差、放勾践回国。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终于翻盘灭吴。但这以后,两位功臣的命运就完全相反了。范蠡劝文种一起归隐。他的判断出奇地冷静、睿智:“大王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外患解除、国家安定,我们反而危险,甚至有性命之忧。不如功成身退,可以保全”。文种不听。患难功臣嘛、大王岂能负我!结果不出所料。没几年,文种就因小人造谣中伤、引起了勾践的猜忌,赐一把剑勒令自尽。而此时的范蠡,早已携西施远遁他乡,据说常在太湖边上、今天无锡的五里湖(后更名“蠡湖”)泛舟游荡;“功成身退、携美泛舟五湖”,从此成了中国历代文人的梦想。不过当时,范蠡为顺利离开越国,以劳军的名义散尽家财,只带了一点随身的细软珠宝离开。这是他第一次“散财”。

08e457b5740ed08633bb618e9fe2014.png

    范大夫和家人并未久留无锡,而是辗转来到齐国的海边,在此定居。范蠡隐姓埋名、改称“鸱夷子皮”,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据说是为纪念伍子胥——他非常佩服的人。他们一面拓土开荒、辛勤劳作;一面利用海边的便利,大量经营渔业、盐业。有一定积累之后,还经常带领家人、奴仆到四处游历,了解各地物资的市场行情。范蠡天生的精明又开始发挥优势,他注意在市场疲软、物价走低的时间(地点)收购粮食、生丝、绢织、绸缎等商品,而在需求旺盛、价格猛涨的时点抛售,既平抑物价以惠民,又获利颇丰。农、盐、渔、商联动的结果,也就几年的时间,他的家族居然在海边聚集起大量财富,当地人佩服无地,甚至编出《鸱夷》这样的曲子来赞美。终于,他的事迹惊动了齐王,搞清楚来龙去脉后,齐王感慨不已:“这样的贤才,天下哪里去找!”非要拜范蠡为相国不可。范推辞不掉,只好勉强做了三年;也因此引发他财富的第二次“散聚”。

9f2bde6e654a84de2bb8b66601453461_u=4271724137,2926446853&fm=26&gp=0.jpg

    三年后,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意思是,作为一介布衣、富贵到极点后,太久了不祥。他又向齐王辞官,未允;范首富一不做、二不休,故伎重施,将家产全部分给原来在海边一起垦荒的老乡们,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再一次隐姓埋名,举家迁徙到宋国的“陶邑”(今山东荷泽市定陶县),改称“朱公”。此时的范蠡已是商业奇才,他看中了陶邑位居当时的天下之中,是各国人们往来的必经之地,很容易获得有利的信息;各类商品交易频繁,能比较自如地掌控商品转运、买卖的时机。后面的情节不需要细表了,总之,他老人家几年后又一次挣得盆满钵满,成为当地的巨富;陶朱公大名、不胫而走。范终老后,其子孙继承了经商的才能,家族兴旺发达、成为当地的名门大族。久而久之,“陶朱公”居然演化成财富、甚至“财神”的代名词,反倒是忘了和范蠡啥关系啦。

520ead8853c2a57ba1b2bf607ab837e.png

    至于范首富的第三次“财富散聚”,史载比较泛泛。大概意思,他在天下饥荒的时候,又一次次散尽家财以赈济灾民;但天纵商才,总能重新聚集起惊人的财富,而且每次规模都还超过先前,直到成为公认的“春秋首富”;而且因其品德,被后世尊称为“商圣”。记得西安市财神庙景区中,供奉着几大财神:“正财神”赵公明(封神榜);“武财神”关公(取其“信”)、“文财神”则是范蠡(取其“德”)。

640.webp.jpg

    与悲剧性的“西晋首富”石崇相比,范蠡可谓功德圆满、胜出十倍。可细细品来,他的成功决非侥幸。一来财富来源堂堂正正。虽多次做高官,但政商关系清清白白;几乎完全是白手起家,靠过人的智慧、高超的技巧,用劳动经商致富,大家还是服气的。二来富而不矜、散钱财如弃敝屣。“富起来”的范蠡,不仅没有炫富、狂晒豪宅豪车的恶习,而且深谙“财散人安乐”之理;万贯家财说散真散、一散再散,这份胸怀没有几个人做得到。三来洞悉世事、善于保身——这恐怕是范首富最大的长处。古往今来,位极人臣或者富可敌国不可胜数,但兼而有之的就寥寥无几。其实,要真的兼而有之呢,往往就非常危险了。这一点,范蠡无论在越国还是齐国,都看得特别透彻,不仅激流勇退、而且非常坚决。综上几点,他不成名成“圣”,谁成?一定要说客观条件呢,大概是春秋时期的特殊背景吧。“普天之下”,并非都是“王土”;至少,不只一家“王土”。范蠡的选择、还算很宽广。

《历史中的首富沉浮》系列微评未完待续,感谢作者程迅博士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