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和3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强调,要加快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月29到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也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我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面临的短板: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高精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仍显不足。国家级大科学技术中心和平台偏少。数字经济复合型高端人才缺口较大。二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经济产业协同性有待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技术第三方服务供给不足。三是缺乏立足于浙江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制度设计。
为此,程聪教授等提出了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国家级枢纽中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高精尖技术和复合型高端人才储备、精准设计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枢纽和功能布局三方面的建议。
第一,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国家级枢纽中心。加快具有浙江特色的国家级大科学中心的申报和建设。鼓励和引导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目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基础研究。围绕5G网络创新、大型数据中心、高稳定性物联网等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新型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充实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储备。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新基建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认识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高端前沿数字技术的需求。
第二,加强新型基础设施高精尖技术和复合型高端人才储备。强化头部企业在高精尖数字技术攻关中的作用。我省一批产业头部企业如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海康威视在智能物联网、数智融合等领域均积累了全国领先的高端技术,要引导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数字经济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倡导和引领数字技术国内外标准的制定,增强我省企业的技术话语权。加强技术+管理“双肩挑”复合型高端人才储备。大力培养既掌握高端数字化技能、又能理解中小企业经营实际的跨界型、复合型人才,能够帮助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明确新基建高端人才“技术+管理”能力培养的内涵和标准,为培育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数字工匠”夯实基础。
第三,精准设计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枢纽和功能布局。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科学布局。全面评估我省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对外辐射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打造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浙江样板。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契机,从全省高度尽快提出新基建服务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提升我省新型基础设施的辐射效应,推动长三角地区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宋昀书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尊重原创,转载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