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大居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居民高参与和低下的议事效率并存,经常“议而不决”或者“议了很长时间才决定”。如何在加强民主参与的同时提高议事效率?杭州市小河街道的“红茶议事会”引入了促动技术并借鉴和创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实现了居民高参与和议事高效率。
以往,小河街道的民生工程建设由于前期缺乏居民的深度参与导致施工阶段冲突不断,严重影响了民生项目的绩效和政府公信力。2019年开始,小河街道探索和创建了“红茶议事会”,将问题前置,引导关心小区建设的人在喝红茶的轻松氛围中共同参与、共同商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小河街道的“红茶议事会”已日臻完善,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
每逢有重要议题发布,网格党支部党员都会深入楼栋、门户带动相关居民主动关心起自家的“门前”事。如在广兴新村小区改造意见征集阶段,由党员骨干、楼道小组长组成工作组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完成整个小区600余户意见征集。在红茶议事会中,大家又各自承担起引导员、计时员、记录员、汇报员的角色,在分工中让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居民们喝着红茶共商议,在有温度的交流中,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2.引入“促动师”,规范会议流程
“促动师”顾名思义就是促进成员更高效思考和对话,给居民赋能,让居民学会议事。“促动师”来自于第三方专业机构,也是社区协商对话中的第三方,其职责就是促进成员更高效思考和对话,给居民赋能,让居民学会议事。在“红茶议事会”上,“促动师”通过运用促动技术,以及专业引导和流程把控,带领居民共同讨论方案细节、汇总意见,让“百条心”更快拧成“一股绳”。在“促动师”的带领下,原本可能需要半天的会,在短短1.5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成集体共识了;
3.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让会议更高效
在基层居民议事会中,普遍存在盲目性、无组织性,“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议事规则,经常会出现发散跑题、一言堂、打断他人发言等现象,不仅延长了会议时间,也影响了会议质量。小河街道在红茶议事会中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制定了约定性、工具性、价值中性的规则,促进文明议事和高效决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都景公寓小区”第9、10两幢楼架空层美化方案意见征集的“红茶议事会”中,既让持赞成态度者充分表达意见,也让所有人通过议事规则倾听“反对者”意见,在理解、尊重、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让那些起初有不理解、不支持态度的反对者情绪得以释放,态度缓解,从争议转化为合作,最终这2名“反对者”充分融入了会议,成为为小组讨论做出贡献的骨干力量。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徐林教授认为小河镇街道的“红茶议事会”模式充分体现了“党建引领+社区自治”,提高了议事效率,凝聚了基层干部的向心力,为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其经验值得推广。关于该模式的未来发展,徐林教授提出了如下建议:
1.完善协商议事机制,形成一套社区议事的标准
深入研究“红茶议事会”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议事流程和机制,编纂《“红茶议事会”操作手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2.重视议事结果反馈,保护居民议事的热情和积极性
根据议事结果,建立项目跟踪档案,定期跟踪议事项目进展情况,参与议事成员可以全程参与并监督。项目实施部分应定期向议事会成员反馈项目进度,听取议事会意见,为居民搭建好“居民的话有处说,说出的话有回应”的平台。
3.加强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议事能力
采取“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案例分析与模拟练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逐步培育起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骨干的参与式治理理念,掌握社区协商议事和冲突管理的技巧等,从而可以自行、经常性开展各类议事活动,节约召开议事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