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全方位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建议

    2020年浙江省在体育改革、亚运会筹备等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2021年是实施体育强省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筹办杭州亚运会的冲刺之年。建设体育强省和健康浙江是展示“重要窗口”的题中应有之义。孙永梅副主任等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落到实处



    全民健身关乎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但我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并不理想,据浙江省2019年全民健身大数据公布显示,全省城乡居民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147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含在校学生)比例为41.8%,其中,20岁及以上的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为28.5%。开展全民健身远动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应采取得力措施真抓实干。

    一要在宣传引导上发力。推动全民健身宣传教育要先行。要通过新闻、网络、自媒体、学校体育教育等载体,推进健康教育、传播健身理念,引导广大群众从内心崇尚健身,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唤起持久的运动热情,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要在营造氛围上用功。各级体委、体育协会、体育社会组织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活动,如广播操、广场舞、马拉松、趣味运动会等,以吸引群众参加健身运动,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营造良好社会体育锻炼氛围。

    三要在场地设施建设上实干。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城乡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机关单位、乡镇、学校、企业等要配套群众健身场地和器械;学校要在不妨碍校园安全条件下向社会开放运动场所和体育设施;政府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多渠道开展体育培训等活动。

    四要在健全激励机制上出招。在全省广泛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颁发达标证书和证章,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开通社保卡健身功能等,构建多渠道、市场化全民健身激励机制,表彰全民健身中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2.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我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贯彻落实。


    一要重视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各类学校要按照每周基本课时数开足开齐体育课,严禁占用体育课时。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群体活动,如校园阳光跑、晨练、各类球赛和校运会等,营造校园运动氛围。

    二要加大体育成绩在学业考试中的比重。建议将体育中考成绩提至100分。高中阶段加入体育学考科目,并将体育素养评定等级作为考大学依据。将体测成绩是否合格列入大学招生录取的必要条件,单考单招高校要增加体育测试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体质健康合格标准与高校毕业条件挂钩制度。通过中考、高考、大学入学和毕业四个关口有效衔接,打通各阶段学校体育工作通道,激励学生从小爱好体育,培养终身体育观。

    三要完善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专业要扩大招生规模,加快人才培养,根据社会需要及时增设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对教师的需求;加大吸引海内外体育专业人才来浙工作力度。发掘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资源,支持他们到学校兼任或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

    四要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保障。足额配备体育教师,强化教师培训以提高执教水平。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在教育经费中提高体育专项经费的比例以改善体育课教学条件。


    3.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科学研究

    体育强省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引领和熏陶,建设体育强省必须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建设体育文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引领和主导作用。既要完善顶层设计,又要健全体制机制。既要重视精神层面体育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的教育引导,也重视行为层面的体育行为、技术、规范、规则等建设。要高度重视体育研究、体育大众传播、体育文学、体育音乐、体育舞蹈、体育建筑、体育博物馆、体育摄影、体育雕塑等领域,以及艺术体操、武术、舞龙舞狮、赛龙舟等项目的发展。要以2022年杭州亚运会为契机,全面展示和宣传富有浙江特色的体育文化。

    较之体育发达省市浙江无论体育科研队伍、体育科研机构、体育科研期刊、体育科研成果都明显不足。建设体育强省要高度重视体育科学研究。省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立足浙江本省实际开展科研攻关,通过省社科规划办设立专项体育科研课题以支持体育科学研究。要加大对《浙江体育科学》的扶持,努力打造全国体育名刊,为全省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提供教研科研园地。



    4.强化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建设

    省政府要在重视全民健身的基础上重视竞技体育,加大高水平运动员和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使浙江在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多好成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鼓励兴办多形式体育训练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运动队管理和运营,推动运动项目、运动队、赛事等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拓宽运动员的培养渠道。发展体教融合,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畅通体育后备人才的升学渠道,增加招收体育特长生高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为培养专业运动员开辟更多通道。

    5.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体育强省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各级政府要鼓励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培育健身休闲业态,打造浙江体育产业品牌。力争体育产业总产出在占全省GDP1.3%基础上逐年稳步提升。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社会筹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体育的财政投入,将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鼓励社会团体举办体育活动和承办赛事,拓展筹资渠道。通过冠名比赛、以企业命名球队名称等途径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






    7.扩大体育对外开放提升体育强省国际影响

    建设体育强省要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对外交流合作。浙江要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赛事及活动,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国际赛事等方式,主动融入对外开放大局。进一步加强与欧美重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在国际上打响浙江体育品牌、扩大浙江体育影响。   

    8.加大对体育强省建设考核督查力度

    省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体育强省工作考核督查力度,重点包括体育经费投入、学校体育工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人口数量、全民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赛事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督查和评价,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进行专项督办,确保体育强省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