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文化管家”:适应农民文化需求提高的成功探索

    2012年以来,浙江以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载体,注重价值引领,弘扬乡风文明,普及文体知识,按照建有标准、管有队伍、用有实效的要求,在全省农村普遍配备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播室和文体活动设施,组建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服务菜单,组织“文化走亲”,开展“文化惠民”,培养乡土能人,提高村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为农民群众打造精神文化家园,使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抓手,得到了广泛好评和推广。如何从“建好”到“用好”,使农村文化礼堂得到充分利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成为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2018年,杭州市萧山区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文化组织担任农村“文化管家”,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该区投入500万元购买“文化管家”服务,签约入驻“文化管家”25名,率先实现“文化管家”服务镇(街)、村全覆盖。杭州市全面推广萧山经验,截止2020年底,全市9个区、县(市)共计在49个乡镇(街道)、434个村试点,引入专业文化组织13家,派驻“文化管家”197名,试点礼堂的文化活动场次平均提升40.1%,参与群众人次增加45.2%,受益群众达151.2万人,有效激活了乡村文化生活。

一、“文化管家”的主要做法

    一是文化服务社会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新型文化服务模式。在村两委领导下,成立由村干部、企业负责人、乡贤、文化骨干组成的文化礼堂理事会。由区、县(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引入专业文化组织,向农村文化礼堂派驻“文化管家”,为农村文化礼堂提供文化活动组织策划、文化艺术专业培训、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等专业化服务,推动农村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活跃起来,文化骨干得到提高,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市场资源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二是文化服务多样化。农村文化礼堂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通过“文化管家”向专业文化组织下单定制文化服务,形成按需定制的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推动农民群众从农村文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选择者和主动参与者,破解农村文化服务以往主要由宣传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按工作计划供给,总量不足,内容不接地气,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等问题,实现农村文化服务在内容、形式及总量上与农民群众的需求接轨。

    三是文化服务专业化。“文化管家”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服务模式,是一个服务体系,后端是拥有较高质量文化资源的专业性文化组织,前端是派驻各个文化礼堂的“文化管家”队伍。在“文化管家”的专业化指导下,建立由镇、村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活动骨干为主体的准专业化文化工作队伍,解决镇、村文化工作队伍普遍业务素养不高的问题,为农民群众欣赏和参与高水平文化活动提供支撑。

二、“文化管家”的主要成效

    1、着力提高丰富度,让农村文化礼堂活起来。专业文化组织选强配齐专业力量,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提供个性化服务菜单,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礼堂文化活动频次提高、形式创新、内容接地气,有效增强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提升农村文化礼堂综合使用效益。去年6月以来,这些区、县(市)的“文化管家”为试点文化礼堂策划、组织文化活动452场次,辅导讲座1424场次,参与群众达33.4万人。

    2、着力提升专业度,让乡村文化工作专起来。专业文化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试点镇(街)、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编排创作乡土文艺作品,打造乡土特色文化品牌,有力提升乡村文化工作质量和专业水平。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文化管家”帮助试点文化礼堂编排创作乡土文艺作品169个,挖掘、打造本土文化品牌52个。

    3、着力推动“种文化”,让乡村文化队伍强起来。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组织的师资力量,坚持“送”“种”结合以“种”为主,通过现场辅导、专题讲座、交流互学等多种形式,对乡村文艺队伍和文艺爱好者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增强乡村文化“造血”功能。迄今为止,“文化管家”累计培训乡村文艺队伍337支、文艺爱好者3668人。

三、“文化管家”的几点启示

    1、“文化管家”为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文化管家”项目引入文化资源丰富、专业水准较高的专业文化组织,把先进的文化理念、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高雅的艺术形式带入农村,提高了农村文化礼堂利用率,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农村文化生活品质,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由“办文化”、“管文化”向促进文化繁荣转变,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机制灵活、激励导向”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2、“文化管家”为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供了新路径。“文化管家”项目由政府出资向第三方购买社会化专业化文化服务,提高了农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质量,提升了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专业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以来缺乏人才、资金和制度化保障措施的困境,为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3、“文化管家”为增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造血”功能提供了新动力。“文化管家”项目以农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引导专业人员深入农村文化礼堂,帮助农村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和群众文化组织,文化服务内容为农民喜闻乐见,文化服务质量为农民着想,为“种文化”稳定了专业指导力量,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农村文化生活的品位,为农村文化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作者杜娟,蓝蔚青,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