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企业有事“码”上解决!产业大脑建设的浙江经验

    2021年4月23日,浙江省产业大脑建设动员大会暨企业码应用推广会在绍兴召开。推广应用绍兴企业码,是绍兴市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创新举措。目前,绍兴市申领企业码的市场主体已达23.7万家,成为浙江省企业码活跃度最高的地市,“绍兴经验”在浙江省全面推广。

    2020年初,浙江省便推出了为企业精准服务的“企业码”,以企业急需的、高频使用的应用场景为突破口,提供码上政策、码上直办、码上诉求、码上融资等八方面的服务。据了解,升级后的企业码绍兴专区,共设置了政务服务、市场服务、特色服务、区县专区等四大板块,38个应用模块,连通税务、社保等16个重点涉企部门的办事通道。企业码为每一家企业生成专属名片,让企业多方面得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企业和政府部门信息的共享,使企业省去了准备材料的麻烦;打通省市县三级数据通道,使得基层精准服务企业成为可能。企业登录平台办事,只需亮出企业码,便可为企业查找政策、申报政府奖励,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线下手续。

    其中,将驻企服务员融入企业码应用,是绍兴企业码的重要创新服务。该服务模式已被省经信厅列为浙江省企业码建设创新应用试点,并写入浙江省数字经济综合应用作战图。在这个驻企服务模块中,绍兴市构建了“一图两化三单”闭环服务体系:“一图”即驻企服务员分布图,“两化”即集成化建码、闭环化管理,“三单”即诉求清单、督办月单和星级榜单。该创新在1月在新昌试点运行后,绍兴及新昌当月专区企业码流量双双位列浙江省“第一”,较好地实现了政企的有效互动、服务的闭环运行、企业码活跃度的加快提升。

    然而,在落实“产业数字化”,构建产业大脑以推动数字化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省内职能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及大中小企业之间的数据衔接壁垒尚未全面打通;二是企业的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分散化提升了平台精准化对接的难度,尤其对于包括个体户在内的小微企业服务还存在“数字鸿沟”;三是针对跨区跨省企业而言,各省市平台办事系统与其他省市以及国家系统对接方面还存在诸多缺位错位问题。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强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成立全国企业码应用推广专业机构,并在基础设施、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完善服务管理,面向企业定期实施企业码使用及政府服务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更新系统与应用设置,优化服务流程与内容。

    3.满足多元需求,详细区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办事专区,使得企业实现自身定位的明确与信息获取的精确,丰富企业服务平台系统以及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4.重视跨省对接,实现与省际企业服务平台系统的数据互通与协同办理。尤其是跨省的企业事项办理,更需要不同平台办事系统的有机协同。通过增强区域间平台办事系统的数据的流动性与互认互通机制,有利于以减少企业多次或重复办理事项的现象。

    5.强化数据监管,确保数字政府高质量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对于企业码的推广应 用,既需要在精准化、便利化、智能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还需要确保企业数据真实性,严把数据安全关,防止信息错配与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