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推进“整体智治”工作,打造改革探索领跑省

    2020年以来,余杭区抢抓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信息技术领域成为“新创新高地”、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等成为“新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大数据成为“新治理手段”五大机遇,聚焦跨部门多业务协同的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平台化的集成应用两大关键,推出全国首个数字资源全要素运营管理平台——“数字资源超市”。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蓝蔚青在《浙江省打造改革探索领跑省的最新实践》的调研中,了解到余杭区在推进“整体智治”工作中创造了许多打通堵点、破解难题、提高绩效的可复制的经验。具体内容如下:

一、余杭区探索“整体智治”的主要做法

    (一)实现平台互通、标准运行、集约建设,打造数字政府建设“坚实底座”

    一是由“烟囱林立”转变为“共享共建”。将数据交换、政务云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和运维保障等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到“数字资源超市”一个平台,有效解决全区各部门数字资源分散、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由“各自为政”转变为“标准输出”。从“政府即平台”理念出发,按照技术应用标准化、项目建设模块化的思路,建立各类数字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规范,制定出台应用系统数据迁移规范等16个数据管理地方标准。三是由“重复低效”转变为“集约高效”。通过各类标准化资源产品的“上架”、“交易”和“管理”,让好用、易用的公共组件得到推广。

    (二)组件复用、促进循环、流程管理,加快政府数字运行“整体重塑”

    一是让旧系统“可利用”。对现有信息化系统按照标准进行改造和“逆向解构”,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拆分成各类标准化、结构化、可重复利用的数字资源。二是让新应用“可共享”。针对新建数字化项目,要求每个数字化项目既要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调用平台数字资源,又要在建设完成后将新的数字资源上架至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上架更新和循环利用。三是让全流程“可管控”。重塑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项目立项、审批、建设、运营、评价全周期管理。

    (三)提升绩效、开源节流、数字赋能,助推政府数字化应用“迭代升级”

    一是提升数字政府整体绩效。通过平台运行,激发数字应用潜力,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效能。构建数字资源“申请—使用—评价—上架”的管理闭环。二是实现项目建设开源节流。各单位可根据业务需求,通过调用现有数字资源尤其是组件资源,推行信息化系统“搭积木式”建设模式。三是突出数字赋能辐射效应。依托“数字资源超市”丰富的计算模型、公共组件等“新基建”,积极拓展延伸城市大脑余杭平台在社会治理、交通、教育、民生、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四)精准便民、智能惠企、高效支撑,助力全面数字化转型

    从群众 “急难愁盼” 的事情入手,打通堵点,不断以小切口来推动大变化,探索了一批便民惠企的区县层级特色应用场景。例如:“入学早知道”场景、“人才e家”场景、“实有人口驾驶舱”场景、“亲清在线”平台、“最多报一次”区县枢纽场景。

二、推广余杭做法推进全省“整体智治”的建议

    (一)持续迭代升级,加快数字资源超市的应用推广,建设云上数字资源中枢

    一是要完善运行机制及上架标准。建议尽快出台全省数字资源共享的指导性技术标准,降低交易成本,搭建好数字化应用建设的标准零件库,提高零件配置效率。二是大力倡导地区间、部门间的数字资源和应用组件、应用模块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促进高质量的应用模块跨区域、跨层级扩散,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三是积极推动区域内系统内直至全省的数字化应用重构。建议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省级部门公共组件,有效解决不同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组件复用的问题,开放更多、更广的数字资源,形成省市区(县)三级数字资源共享机制。

    (二)建立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科学管理体系,保证质量,节约成本,提高绩效

    明确信息化项目范围,及早让大数据运营公司高端技术团队介入,帮助部门梳理业务需求,明确建设方向,解决机关数字化人才不足、项目需求模糊、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引进既懂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又懂应用领域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摆脱技术提供者和技术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困境。从严审核项目,引入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避免重复建设,控制成本,节约财政资金。加强项目绩效考核,通过对各类数字资源和应用模块的使用情况、反馈意见的全面监控,实现对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优化建设方式,探索信息化项目建设整体打包,合作创新,实现整体智治新突破

    实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合作型创新,联合建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头部企业派技术人员参与,传授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与建设方充分沟通,给项目打小样。还可以通过举办应用大赛,吸引软件开发企业参加,有针对性地为科创、小微企业服务。统筹规划平台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和管理制度,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的共享利用提供安全保障。

    (四)加强产权保护,打造创新品牌效应

    当前,我省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治理的前沿,政府主导的数字化项目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议省级层面统筹各有关部门建立类似的数字资产运营管理机构,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进一步提升我省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更多数智成果打上浙江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