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策】推进数字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于对杭州数字法治综合应用情况的调研

    杭州在数字法治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全省前列。近期,我院资深研究员蓝蔚青课题组先后走访了杭州市委改革办、城管局、数据资源管理局、市场监管局、互联网法庭及拱墅区、钱塘新区、萧山区、西湖区、桐庐县、建德市相关部门和企业,对数字法治综合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法治的重点领域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对我省进一步推进数字法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一、杭州推进数字法治建设的现状

    杭州市成立全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后,又相继成立了互联网公证处和全省首家互联网仲裁院,开始了“互联网+司法”的数字化改革探索。2020年,杭州发布《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关于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等法规,以法治推进数字化改革。又率先推进“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和统一地址库建设与应用,积极探索将AI识别与街域自治相结合,非羁押人员数字监控体系,重点事件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搜索预警,应用“心情日记”和“心晴码”等搭建智慧矫正和精准帮扶平台,提升了综合治理效率,为法治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市区(市、县)政法部门积极推进数字法治综合应用,提升城市整体智治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政法一体化办案体系建设,推动公安局城市大脑警务操作系统、市法院办案系统与凤凰金融智审等平台迭代融合。三墩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专线接入交警、公安专网和区级值班平台、110联动平台、119报警信息平台、数字城管等平台,最大程度地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同时对接市区两级城市大脑数据中枢,基本实现全域视频、物联感知、人房企事信息等一网共享。通过传递模式、执行模式、服务模式、协同模式的转变,构建信息收集快速分析、部门线下联合处置、公共服务协同审核、数据线上建模会商的新流程,实现基层政府服务流程再造。通过数字赋能,保障“综合查一次”、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等改革推进,提升了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桐庐县构建起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大综合一体化”县域行政执法体系,实现案源归集、指挥调度、评价反馈全覆盖,上线乡镇大脑内控平台、行政执法一体化平台,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监督,提升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获得感。

    针对网络经济纠纷、网络诈骗、网络失信、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等新问题,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会问答等新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问题,创新探索网络社会法治。如互联网法院通过杭州智慧监管系统,为处理涉网纠纷提供快速通道,实现办案自动化,提高办案效率、确保数据的规范和准确性,有效解决外地协查的困难。

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还存在明显短板

    数字法治综合应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既包括现有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包括数据壁垒、技术安全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

    1.相关法律制度缺失,执法无法可依

    立法滞后于实践探索。执法改革后的机构设置、职权配置、职能运行尚未完全适应职权法定的原则,如电子证据数据采集面临合法性问题,许多新经济领域法律规范不健全,亟需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2.管理体制隔阂,数据藩篱依然存在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部门往往基于自身需要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数据开放共享,造成“信息烟囱”,无法在横向上充分发挥大数据计算、比对、调配公共资源的能力优化数字法治。

    3.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与基层治理需求尚有距离

    特色场景建设“部门视角”明显,与基层实际需求有所脱节。如城市大脑与“基层四平台”的衔接多以满足上级部门的管理需求为主导,以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为基本架构。街道要了解居民诉求、化解基层矛盾往往还需自建微信群、开发小程序。部分街道数字驾驶舱已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开展对非警情事件和网格员的管理,但其他功能有限。部分街道下发驾驶舱账户后,日常工作的上传下达仍然主要采用微信、钉钉等方式,数字驾驶舱空转。

    4.技术标准不一,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

    城市数字法治平台建设目前尚无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数百家科技企业和各级政府根据不同的理解探索建立技术框架,造成大量“城市脑梗”现象。街镇各自招标建设的数字法治平台往往因技术标准不同而无法接入主平台,或数据使用受制于平台企业,大量早期APP和智慧法治平台被搁置,导致巨大浪费,而同时技术迭代又缺乏持续经费投入。企业的低水平恶性竞争和垄断都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5.风险防范和数字理伦理建设亟需加强

    公共数据采集的边界尚未厘清,数据存储和利用中的安全管理尚不到位、应急状态和日常管理状态下数据使用的区别尚未分清,个人信息过度采集、泄露和滥用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在数字设备拥有率和使用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面临“被数字化”的困境。在数字法治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提供伦理价值引导与约束,以免对特定个体或群体造成歧视、不公平、排斥等,给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个人权益等带来威胁。

三、树立整体智治思维,稳步推进数字法治建设

    数字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浙江”思想体系的延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相结合。数字赋能法治建设既要搭建平台,又要注重基础应用场景,实现从“数字赋能”到“整体智治”的转变。

    (一)加强战略规划和系统立法相结合,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一是注重立法。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管权以及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执行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确保各类数据资源合法安全使用。二是完善“软”法。建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共建等协同共治的规划体系,完善数据治理的共同行动规则体系。三是既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对人民群众特别是相对弱势群体有温度有感情的服务不能退场。防止“机器代人”走入去人性化冷漠执法的误区。数字法治尤其是基层法治不应以效率为唯一衡量标准,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包括线下纸质服务,充分便民。

    (二)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创新相结合,提升区县统筹能力

    一是不断推进“脑脑融合”。夯实城市大脑运行支撑,发挥区县“中脑”整合优势,做精街镇“小脑”,开发村居“微脑”,推进数字法治综合应用平台与城市大脑、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融通。二是做强区县统筹。打通街镇数据隔阂。推进地址库建设和数据归集,人房企事等数据入格上图,多层级多部门的数据落地,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三是做实街镇法治平台应用。对上打通市(区)数字法治平台,对下融合各小区及辖内治安监控、消防物联设备、高空全景探头、单兵监控、车载监控等各类智能“触角”,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社会治理全要素集聚,构建街镇辖区动静结合的防控圈,以“感知+智能+治理”强化多数据融合运用,达成事件闭环高效治理。

    (三)梳理职能边界与流程再造相结合,推进整体场景协同

    将业务协同模型和数据共享模型贯穿到数字法治改革的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一是明确核心业务需求,梳理核心职能,明晰数源使用边界,进而优化流程再造;二是破除数据壁垒,围绕“高效办理一件事”“高效处置一件事”“高效协同预防重大风险”等关键领域的数据共享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字协调机制和综合性解决方案,无法律限定的数据原则上应100%共享;三是加大统筹,在开发新增场景的同时,继续做好存量场景的整合和应用,按“可迭代升级的不重复建设”和“可统一整合的不各自为战”的原则,加大对数字法治系统的统筹,达到“1+1大于2”的应用效果;四是考核必须严防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允许对未能完全厘清的问题适度“留白”,避免牵头单位或责任主体借考核强化本位主义,在缺乏需求调研、系统论证和多方协同的情况下上马“作秀”场景。

    (四)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与数字法治相结合,增强风险闭环管控

    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寓日常依法管理于执法之前,是推进城市整体智治的重要目标。一是要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整体新建的区域和系统特别是CBD等重点区域同步推进数字孪生建设,建议参照上海做法推行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二是强化数字全科网格底座功能,深入开展“网格入企,网格入户”工作,实施基层法治“网格联动”、“警企联防”、“警网联勤”等协调联办工作机制;三是构建各类风险预警的闭环体系,推动“五色预警2.0”、“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等特色场景广泛应用,重点对访源、黄赌毒、偷盗、纠纷警情、电诈、火灾、交通亡人、命案等社会治理重点事件和外来人口异动,以及企业经济犯罪等进行预警、跟踪。

    (五)鼓励多方参与,激发协同供给能力

    一是鼓励社会参与。要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应用场景打造等突破口和发力点,积极搭建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参与法治数字化转型的“揭榜挂帅”机制。二是分类而治。规划建设应与街道全域治理、未来社区建设等空间载体密切结合,分类推进基层法治数字驾驶舱等相关特色场景建设。公安综治、交通、消防等系统应用由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法治公共服务相关的特色场景可引进企业共同开发,或采取民办公助的PPP模式解决数字化法治建设经费不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三是增加数字法治公共服务供给。如桐乡乌镇24小时“法超市”可提供“一站式”智能法律服务,又能通过玻璃门自动感应雾化保护当事人隐私,增强了老百姓获得感。

    (六)加强数字化培训,提升法治队伍数字能力

    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要发挥既有数字技术教育背景又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作用,吸纳熟悉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进入政府系统。二是建立长期培训机制。要加强现有专职人员数字化应用的专业培训,建立网格—社区(村)—街道(镇)—区县—市五级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开展数字化改革大讨论,提升理念认识,改变思维定势,学习技术趋势和标准,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最新技术及其适用性。三是开发辅助工具,赋能基层执法能力。已上线的缙云执法数字化系统可帮助执法人员在线实时查询,实现精准执法。其中的“新行政执法事项”“法律法规查询”两大功能覆盖20个方面300项行政处罚事项,执法人员能够快速查询到最需要的内容,成为云上“执法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