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杭州这轮是刚猛救市还是回归正常轨道而已?

    这是一个最不想提及的话题。

    落笔写下这个话题的时候,从内心出发,作为普通的杭州市民,我是有抵触心理的。

    为什么?因为我和你讲讲我认识的两个杭州,或者说被“魔法”折叠过的两个杭州。这个折叠的时间,在大多数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市民看来,节点就在2016年。

    2016年之前,如果你问生活在杭州的市民:房子着急买吗?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这样:反正价格不会大变化,不急用就先别急着买。

    但是,转折就出现在2016年,伴随着大规模的城中村拆除,货币化安置等手段过后,杭州突然之间涌现出大量价格一路高企的土地进入开发程序。

    彼时,整个杭州的房子也跟着水涨船高,买房子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外地人入场、拆迁户入场、大学生入场、本地人入场,房子成为学生、家长、夫妻、丈母娘等多个身份群体共同追逐的目标,因为买了就涨,不买就眼睁睁看着它涨,这种对于房价上涨着急上车的恐慌疯狂蔓延,买房本是一个挑挑选选的市场化行为变成了体育竞赛一般,买不到的怕涨价心急,买到的后悔自己选的板块涨的慢后悔.......但是,不管是心急还是后悔,市场上的情绪起来了,之前,书本告诉我们的经济学道理,似乎此时就成了废纸一堆。在那时,杭州房子用“价格”一路击溃很多人对于“价值”的坚守。

    随后,各种市场监管和“降火”政策出台,从供应土地的价格、政策、竞拍各个流程,从开发房地产条件、配套等各个环节,再最终到消费端的限购、限售、摇号等手段,地方政策能开的工具箱,杭州这几年是拿着箱子近乎都开了一遍。对于市场情绪的调控,或者更为专业的说对于预期的调控,不能说立竿见影吧,至少也能说是该有的都有了。

    时间来到了今年,从2016年到2022年,似乎有些情绪,或者是预期突然就发生了反转。从看好到观望,从坚信到半信半疑,一路高企的二手房价格和挂牌量终于成为压着整个杭州房地产市场的“一根稻草”,交易减弱,预期下调,杭州有些区域率先开始放松对于房地产的前一轮调控,救市的论调甚嚣尘上。

    而关于这些区域像“卷”起来的一些购房“促进”政策,我们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大家有兴趣可以各个区域政策对比着看。

    经过这一轮潮起潮落,我们抛开那些宏大的经济学主题不谈,作为普通人,我们发现,每一轮政策,或者每一轮潮起潮落,无非最终调节的或者达成调节目标的只有对市场情绪的调节,说的直白点,潮起潮落,调控根本的目标在于对预期的调控,其他目标第一无能为力,第二容易适得其反。

    那么,杭州的预期真的就如2016年那么火热或者如今年这么冷清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对于一座城市的预期,本就是应该有周期的看待,因为一座城市即使再大也不过只是经济社会运转过程中的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这颗“螺丝钉”既不会短短数年就变成航母,更不会在短短数年就隐入尘埃。

    从城市规模上,杭州都市区发展继续扩容的步伐不会停下,从城市建设上,杭州后续内通外联势头还将保持,从人口规模上,这座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也将继续位于全国第一方阵。但是,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下一轮升级换代的档口,而这一升级换代才是比房地产更为需要关注的话题。所以,我们在之前的《微评》中一再和大家讨论杭州为何西进,城西那条科创的大走廊为何会需要被高度关注。

    至于现在,杭州二手房市场、杭州房地产市场,你不妨这么想想,吃顿大餐之后,总得消化消化吧,总得运动运动吧,运动累了总得歇歇脚吧。写到这里,也就能回答这个问题:杭州这轮是刚猛救市还是回归正常轨道?答案就已经不言自明。

    歇一歇不怕的,消化消化实属正常,不要再紧盯着房子这点修修补补的预期调整了,真正的预期调整,反而应该是一座城市对于未来高地的真正追逐。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谁能在这场“攻坚战”中率先“攻城略地”,谁才真正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