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十六两】从一本书说起,我们为何出发?

    卷首语:何为“益十六两”?取自谐音“一十六两”。古人将十六两作为一斤,十六两即为足斤,而秤上亦有十六颗秤星,对应主生的“北斗七星”、主死的“南斗六星”、以及“福、禄、寿”三星,借以警示后人,秤星即为良心,主生死也系祸福!

    浙江大学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益智自2024年5月起就积极在“非ST股票退市规则及退市投资者保护领域”持续发表学术评论和政策建言,旨在为打造更加公平有效的投资者保护环境鼓呼奔走。接下来,本公众号“益十六两”专栏将陆续刊发相关研究文章与政策建议。作为开栏首作,今天我们先从益智教授近期编译一本书讲起,说说我们为何出发……

    在翻译本书的同时,我同时在编写一部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的教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治理》。之所以没有强调是给财经类学生编的,是因为我认为这部教材可以给所有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价格与价值判断的基础——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一个史无前例的认知印记。在即将付梓之际,“东方神秘力量”刷屏全球——“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其中DeepSeek通用大模型、云深处机器狗和群核科技空间智能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强脑科技脑机接口都在杭州创业发展。笔者也是17岁进入浙大,虽然赴上海深造工作十余年,但后来还是回到杭州行走,希望能够发扬“求是创新”文化基因,通过对非ST股票退市过程中信息披露及其治理的深入分析,推动对相关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采取严刑峻法以及其他无辜中长期投资者的高效足额赔付典型案例落地。

    对于获取传统价值判断基础的财务信息,几十年前某个性鲜明的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刚刚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极少却禁不住题词“不做假账”;我在过去的两年中面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新开设“信息披露及其治理”交叉创新课程,把信息披露的内涵拓展到创新与科技信息,交易信息以及各种利益相关信息等,还关注到了信息披露的权力与边界,涉猎经济、金融、管理、法律、社会、政治、心理、媒体、文化以及科学等无限领域,发现信息披露领域如果要题词就是“说话算数”,惟其如此价值的判断才有可能趋向正确。大家读到这里,应该自然明白我对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的观点:三个字,“水很深”,尽管本书作者乔治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还引用了古今美外的名人名言做背书。

    乔治算是一位努力在投资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以致用者,他有30多年科技行业经验,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高管和董事会成员,还与斯普林格合作编辑量化金融和数据科学图书系列。注意,斯普林格是英国的一家老牌图书出版集团,旗下的斯普林格·自然公司大名鼎鼎,旗下拥有多家期刊,其中包括国内更加封神的杂志《自然(Nature)》。我国的学者如果在自然杂志发表一篇论文,其所在单位必然是锣鼓喧天旌旗招展,重奖百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我国疫情主管部门领导的团队疯狂向这些所谓著名SCI论文平台投稿,可以说骗取了巨额财政补贴与奖励,倒贴巨额祖国纳税人税金公开秘密向这些SCI论文平台提供我国的疫情数据(Nature 及其子刊设定了 10,290 欧元(8,890 英镑,约合人民币 82,110 元)的高额版面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这也是所有SCI论文中最高的版面费),结果这些论文不但没有有效遏制我国的疫情,反而给外国提供了攻击扰乱我国抗疫部署的实证。好在目前我国安全机构已经注意到境外机构窃取我国各行各业机密数据的企图,抓获并公布了一批国外间谍用重金买通我国政府科技人员传递数据,但SCI论文发表奖励制度却似乎在公然嘲笑安全部---海量的机密数据公开倒贴经费送给外国机构还能获取科研奖励以及后续的职称职务升迁,带上人才帽子。搞笑的是自然杂志的员工于2024年6月举行罢工要求加薪,在原来助理编辑年薪6-7万美元、高级编辑9.1万美元的基础上再加10%,由于2022 年,斯普林格Nature 集团全球收入达 20 亿美元,利润达5.3 亿美元,利润率为 27%,所以7月罢工就和解了,我国学者可以继续向他们提供数据交钱发表论文了。我之所以在此啰嗦Nature就是想表达制度对于价值及其表现形式价格的极端重要性,明明一个做生意的国外出版商,被国内战略间谍(不直接出卖情报,混迹于各个关键政策部门出台各种吃里扒外的政策,如本届巴黎奥运会体育官员袁某的勾当)包装成为学术明珠,中国的科研成果要外国的编辑评定,制度的指挥棒导致荒诞而可怕的行为,让一系列危害祖国的间谍或者诈骗行为变成了可以获取祖国财政奖励的行为,即负的或者反动的价值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变成极高的正的价值,由此产生了交易价格。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如果美国教育部要求美国大学的老师们用中文写论文支付各种费用提供各种数据库发表到中国刊物,然后到美国拿奖励,马斯克估计会把他们全部解雇,追回滥发的奖金和头衔,同时把设计这个制度的团伙关到关塔纳摩集中营,当然,即使美国联邦教育部并没有这么做也面临被关停的命运。

    本书充满着证券分析的经典金句,但阅读这本书有两个层次:一是可以成为运用各种财务估值指标和量化模型的老练的分析师或者指点江山的股评家,实际上不是蠢就是坏,或者兼而有之;二是在这套成熟完整的指标体系之上理解市场的复杂性,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揣摩市场及个股的走势,建构一个不可知论的框架。大部分投资者常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涨还是跌 ”和“它价值几何”,人类的天性会使我们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第一个问题上,但你根本无法确切回答这个问题:人们更应该问的是“它价值几何”。如果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来做投资决策,投资者会陷入进退维谷之中,因为你需要始终预判“别人的预判”。市场变化频繁,与几十年前编写的教科书仍然有效的数理化学科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数理化的“定律”是不变的—而几乎在墨迹未干之前一本声称可以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将基本过时,比过时更糟糕的是,它可能是错误的、误导的,甚至是危险的。金融的所谓“定律”一直在被改写,而且没有任何预兆。传统且被广泛教育的估值方法—计算“账面价值”的财务会计和估算“净现值”的贴现现金流DCF模型—都存在严重缺陷,实际上所有股市的预测模型都是骗人的。

    估值就是发现价值的过程,如果用老旧的翻译软件翻译,《价格与价值(PRICE AND VALUE)》的书名会被翻译成为价格与估值(DEEPSEEK主张用笔者的译法),显然风马牛不相及了。翻译其实是精读,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精读基础上的译者再创作,这是AI翻译不可企及的。估值的逻辑就是寻找低价的高价值股票,价格永远不等于价值,才能出现买卖行为。本书的闪光点在于作者在中规中矩介绍了各种传统估值方法后,指出了一系列的估值异象:如高市盈率或者亏损股的股票价格会持续上涨,直到这些股票扭亏为盈或者利润大幅收高,但市盈率却会大幅下降,从而使得看到高利润低市盈率再买入的投资者收益不高甚至下降,他举了个例子,1982年,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和罗伯特·沃特曼(Robert Waterman)出版了当时的畅销书《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其中列出了36家“美国经营最好的公司””—这些公司是根据资产增长、资本回报率等可靠的硬财务指标筛选出的。几年后一名对这些“优秀”公司的实际股市表现进行检验的分析师出于好奇也决定筛选出完全相反的公司—她称之为“寻找灾难”—并使用相同的基本指标来筛选S&P500指数中最差的公司,在先前基本面的基础上,将“优秀”公司与“不优秀”公司进行比较,呈现出优秀与低劣业务表现的鲜明对比,优秀和“不优秀”公司的基本业绩比较 ,但这些公司股票的表现却呈现出相反的模式,“灾难”型股票的价格几乎翻了三倍,远远超过了彼得斯和沃特曼评选的所谓“最佳经营公司” ,股票市场回报作为市盈率和其他乘数的函数的反向模式是金融市场的普遍特征,大家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个术语“到期重置”,它指出了增长与市盈率乘数之间复杂而不一致的关系。2024年8月6日我国股市当年首只10倍股正丹股份(300641)发布2024年半年报(从2024年2月7日最低每股2.81元涨到6月13日最高每股36.63元),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015.51%;扣非净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1096.88%,但业绩发布后,正丹股份股价连跌三天,跌幅达到26%,8月9日最低每股21.8元,这完美表演了“到期重置”。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早就告诉我们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一个外在的宏观现象,内在的微观机理则是由于市场并不类似于一个具有不变行为模式的物理系统,其中的行为模式可以被发现并设定为因果“定律”。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一个学习系统—思维/推理/情绪化的市场参与者(投资者、交易者、公司经理、监管者),他们的行为总和创造了市场价格—这些活跃的市场参与者对经验做出反应并从中学习,改变他们的策略和行为,以响应经营业务结果,实际上也响应市场信号本身。市场发生了变化,它用自己的价格信号与自己互动—这种现象即为“反身性”或者“人的不确定性原则” 。对此,我们可以再加上一个之前估值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到的因素: 技术变革。今天的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加速和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时期。不断演进的技术常常带来新的机会,减少旧的机会,并常常放大“顺周期”或积极的反馈过程,从而创建出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超调/欠调模式。无论如何,形成这一切的机制仍然是投机性的,但如今很明显,金融市场包含了一连串的预期、预测和想象中的情景,而我们称之为“价格”的看似简单、单一的指标就是这些虚构幻境的总和。

    “反身性”或者“人心难测”的具象化形式很多,但从影响的重大性与大众认知忽视程度的反差集一身的就是高大上的“制度”及其衍生的“规则”,因为某些制度规则的制定就是某些掌权者的随心所欲。正在举行的巴黎奥运会里面充满了游戏规则,为了打压我国乒乓球遥遥领先的优势,外国从球的大小、材质、手势、计分制度等各方面修改了无数次比赛规则,举重项目被减少,女子拳击居然让男人(变性人)来参加,使得我国的女子拳击世锦赛冠军输给它在此次奥运会上屈居亚军,后来居上的游泳项目被美国操纵的反兴奋剂机构双标式针对打压,虽然我国运动员素质高,但这些不可预测的人为制度规定还是迟滞了我国夺金的势头。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里面制度对投资标的价值的影响更加明显,2025年2月3日韩国棋院针对在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中引发争议的“提子保管规定”等盘外规则做出变更决定,取消“累计犯规将直接判负”的相关规定。此前韩国棋院方面的规定为:如果提子没有放在棋盒盖内,首次将判罚两目,再犯将直接判负。柯洁在今年一月举行的围棋棋王决赛因对规则不满退赛,导致韩国棋手卞相壹在0:1告负的情况下,拿到了冠军(具体过程可以问豆包或DeepSeek)。显然主办方不想让柯洁赢,千方百计要阴掉柯洁,至于所谓的规则,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电影《飞驰人生》中有句话评论得恰如其分:“我是尊重规则,但规则特么的得公平啊!”韩国棋院悬崖勒马,及时废止了与竞技实力无关的荒诞规则,却依然没有取消成绩重赛。同理,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尽快依法废止非ST股票退市规则,同时公布当初四家非ST公司申诉拒绝退市的理由,并且公告交易所拒绝申诉的回复内容,毕竟业绩交流会都可以网上直播,涉及公司生死攸关的退市决策何必藏着掖着。


    2025年春节刚过,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而股市最大的堵点就是中长期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如果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特别是非ST股票退市股东的保护可以参照网购消费者的高效超额赔偿,各种类型的中长期资金势必会积极踊跃入市。非ST公司退市的危害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财务造假、内幕交易、非法减持等单一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因为后者即使情节恶劣,也不至于导致上市公司都退市,但非ST股票退市属于信息披露违法复合体,包含了上述违法行为,并且已经实现对中长期投资者的精神和财富的双重损害,急需高效足额补偿。非ST股票退市规则对我国股票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侵蚀与毁灭是制度、价格与价值三者关系的现实生动而残酷的体现。

    自2024年5月起笔者开始在“非ST股票退市规则及退市投资者保护领域”持续发表学术评论和政策建言,指出当前“非ST一元退市”规则(即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即退市)存在结构性缺陷(大量ST公司迟迟应退未退,非ST公司却遭遇20个交易日一元闪电退市);缺乏预警机制(非ST股票未经过风险警示程序,投资者在买入时无法通过系统提示感知退市风险,导致中小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蒙受损失);与ST退市预警制度矛盾(ST股票因风险警示拥有至少两年的缓冲期,而非ST股票仅因短期股价波动即退市,违背了“信息披露公平性”原则);磁吸效应加剧波动(非ST股票跌破1元后,因10%的涨跌幅大于主板ST股票的5%涨跌幅限制,股价超速下跌(类似熔断制度下的磁吸效应),导致投资者交易权被快速剥夺,典型案例如中银绒业退市时股价从1.02元暴跌至0.17元)等。目前笔者追求在非ST股票退市规则与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研究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通过在权威纸质融媒体(如《金融投资报》、《中国新闻周刊》、《上海证券报》等)以及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公众号《启真阁》持续发表评论和访谈,并通过政策建言试图影响监管改革方向,不仅揭示了现行规则的缺陷,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以体现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为多年的股票市场研究和学习者,很多人经常会问我可以买什么股票,多年前我会很自负而又天真烂漫地告诉别人一串代码,即授人以鱼,而如今我更加倾向于分享一些思路,即授人以渔。除了多研究本人翻译的系列股票市场经典著作之外,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笔者2025年前收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名称分别是“6125ing理论”(国作登字-2024-A-00360577)和“非ST股票退市”(国作登字-2024-A-00360578),未来我国股市振兴的底层逻辑就隐藏在这两个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