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到,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当前,我省在以文化数字化赋能浙韵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浙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已取得显著成果,为进一步铺展文化强省的“路线图”,提升“浙江形象”的全球影响力,仍需深度融合文化数字化,以期实现从文化表象到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转变。
“浙江形象"文化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当前我省的文化数字资源整合工作仍面临碎片化与浅层化的问题,文化资源数字化整合亟需进一步深化。文化数字资源整合远非简单的数据汇聚,它还涉及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共享壁垒以及数据利益分配的均衡性等多重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均对资源整合的合法性、公平性和透明度产生深远影响。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推进力度需持续增强,我省在推动数字内容创新、文化旅游升级及数字贸易拓展等关键产业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上,仍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文化内容在数字化流通中的版权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三是浙韵文脉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需持续推进,利用社交媒体推介浙江文化遗产缺乏深度解读和互动设计。同时,如何精准选择数字媒介传达浙韵文脉的精髓,以及如何精准应用新型数字化技术于浙韵文脉的传播与传承,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对此,浙江传媒学院孙光磊副教授提出了以文化数字化赋能“浙江形象”塑造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数字魔法整合浙江文化瑰宝
建议: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和监督资源整合工作,邀请高校专家、文化传媒企业代表等作为顾问,提供专业指导。
一是重点关注浙江特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与利用。如将杭州的西湖风景、绍兴的古越文化、金华的婺剧艺术等独特文化资源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重现,形成一系列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数字化文化产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具体实施步骤:第一步,制定共享政策与标准。明确各方利益权属,制定“全民共享、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的文化数字资源共享政策,确保资源整合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第二步,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通过平台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等功能实现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第三步,进一步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普查。利用数字技术对浙江省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详细的资源清单,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转化和分类。第四步,推广与应用。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渠道对数字文化资源广泛传播,开展文、教、旅融合发展,开发基于数字化文化资源的产品和服务。第五步,监管与评估。建立监管机制,确保资源整合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并对资源整合工作进行周期性评估、调整和优化。
二是重点解决碎片化问题:通过数据整合和行业整合,提升文化数字化资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针对数据整合:第一,制定并实施全省统一的文化数字化资源数据标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第二,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持各类文化机构上传、下载和交换数据,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第三,数据清洗与整合,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构建更加完整和连贯的文化资源体系。
针对行业整合:第一,鼓励文化、旅游、教育等多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行业间的优势互补,形成更加系统、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培育文化产业集群,以集群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创新;第三,加大对文化数字化项目的政策支持与投资力度,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政府背书与资金保障。
(二)打造浙江文化元宇宙:以数字媒介高效传达城市文脉
建议:由省文旅厅、省经信厅联合牵头,负责策划、推进和监督现代技术在浙江文化展现与传播中的应用,邀请技术专家、文化学者及传媒行业代表共同参与,提供专业指导。
一是重塑历史风华:高精度重现浙江文化场景。①采用三维扫描与建模技术,在元宇宙中逼真展现浙江的历史建筑、古迹遗址及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引入物理引擎技术和空间音频技术,使用户能够与虚拟场景中的物体进行实时互动,进一步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和文化体验。②通过智能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为用户量身打造文化体验路线,提升用户对浙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与参与感。
二是寓教于乐新体验:互动教育让文化传承更有趣。①整合浙江历史文化资源,策划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解谜游戏与虚拟文化讲堂,借助先进技术进行测试改进,确保其流畅且富有吸引力。②将浙江文化元宇宙融入课堂,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通过浙江文化元宇宙,搭建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和文化体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三)构建浙江文化服务新体系:以数字力量精准输送城市文化精髓
建议:由省文旅厅与领军企业携手,汲取全球数字文化精髓,以创新平台与数字化手段,精准传承城市文化,打造浙江特色文化服务新典范,引领全球文化交流。
一是构建创新平台与资源融合新生态。①构建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集文化展示、教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快对浙江传统文化资源,如书籍、艺术品、历史遗迹等的数字化转化,创建便于全球访问的数字文化资源库。③创新文化传播手段:积极运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型传播工具,使文化内容更加生动、更具互动。
二是浙江文化数字化进阶之策:服务、创新与全球交流。①以数字化提升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与精准性,加快文化活动的在线预约和一键访问,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洞察群众的文化偏好。②鼓励文化与科技行业的跨界合作,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大数据有效地收集民情、民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③加大对数字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为浙江文化的数字化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进一步提升浙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浙江文化品牌再造:数字化驱动重塑特色与优势
建议:由省文旅厅主导,联合省内高校、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传媒企业等,借助数字化手段对浙江文化品牌进行重塑与创新,助力浙江文化品牌数字化升级,促进文化传承。
一是重塑与创新:数字化赋能浙江文化品牌。在数字化浪潮中,我省文化品牌应顺势而为,以数字化手段重塑品牌核心价值与特色。通过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创新,如将传统戏曲、民间故事转化为动画、游戏等现代形式,焕发传统文化的新生。同时,建立文化品牌数字档案库,不仅保护文化遗产,更为品牌传播与研究提供坚实基础。此外,以数字化营销推广提升品牌在线影响力,结合线上线下融合体验,打造无缝衔接的文化沉浸之旅。
二是联动与保护:构建浙江文化品牌的数字化生态。为实现我省文化品牌的长远发展,需加强跨区域文化联动,其中数字化版权保护尤为重要,必须保障文化创作者的权益,维护品牌的独特性和权威。同时,通过智能化管理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以用户参与和共创的方式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与情感连接。此外,数字化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开发将提升公众认知度,而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则为品牌数字化创新提供坚实后盾。我省文化品牌在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加速发展,必将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产业的升级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