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倒下了,穆勒倒下了 ,世界杯冷门频出,目前来看名单可能还会增加,众球星很无奈。
但是,今年席卷全国各地的抢人才大战却是“热火朝天”,场面更是堪比世界杯。
实力强的一线城市,家大业大,钱多招狠,堪比各家豪门国家队的气势。
异军突起的二线城市,出手迅速,精确制导,就像势头正猛的冷门球队。
不过,“抢人世界杯”大家到底在抢什么呢?
“抢人世界杯”过后,对各地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1各地抢人“世界杯”的战术分析
(1)传统优势放大
不难发现,传统优势被放大,是各地 “抢人世界杯”的第一招,最典型的的就是北京和上海,实力雄厚,吸引力本就是全国第一梯队,他们在抢人时候,注重“掐尖”,即在重点领域,加强释放准入福利,以此抢到顶尖人才。
(2)防守反击
球场上讲究针对性实施战术布置,当然抢人也不例外,你看,北京上海刚刚宣布“抢人世界杯”战略,但是,各地针对性战术就此密集展开,“剑指”京沪“掐尖”战术,开始快速“防守反击”。毕竟,京沪抢的顶尖人才之外,对于其他人才,城市大门是否真正已经打开,还是值得商榷。
各地就闻风而动,或者继续出手加大力度抢人才,稳固先期战果,或者针对其漏洞主动调整政策,一面降低落户门槛,一面出台奖励细则,甚至出台配偶落户细则,相较于北京上海,可谓是更简单、更细致、更全面。可谓是脚下细致进攻快!
深圳: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
海南:细化配偶就业、住房保障办法
福州:本科毕业生35岁以下可直接落户
太原:撒钱10个亿 40岁以下专科直接落户
莱芜:送钱送房 解决配偶事业编制
郑州:只要是专科以上毕业生、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等即可办理落户手续
西安: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落户 外国人才准入条件降至“零门槛”
2“确认过眼神 遇上对的城”
“抢人世界杯”,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关键!抢人一时热闹,抛开“抢人世界杯”各城市“高招”不谈,被抢的主力人群——应届大学毕业生买账吗?
近日,一份《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受到关注,其中数据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眼中,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是新一线城市,占比达40.18%;而在签约就业地占比中,排名第一的依旧为新一线城市(34.47%)。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全面超越一线城市。
3“僧多粥少” “抢人世界杯”之后怎么办?
(1)高学历人群“僧多粥少”
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年,远低于美英德法日韩人均12年以上的水平。从适龄儿童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看,中国为13.5年,仍然明显低于发达经济体人均15年以上的水平。
(2)高学历人群城市间差异巨大
2015年北京市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6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40%,西安、南京、厦门等超过30%,杭州、上海、郑州、广州、长沙、天津、深圳等等在20%之间,石家庄、宁波则低于20%。
(3)留人比抢人更重要 育人比留人更长远
给钱给房给户口,“抢人世界杯”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城市现有福利的疯狂补贴,当然,这是一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善意,但是,“善意”过后,如何留住人才,好像各地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后续,各地人才政策如何聚焦于留住人才确实值得期待。
“人才蛋糕”可以城城共享,培养人才更要人人有责。“抢人世界杯”大环境下,人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各方竞相追逐,但是,转身回望,如果没有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抢人才存量,不做人才增量,未来,可以预见,“抢人世界杯”之后将会存在很大隐患。因此,做大“人才蛋糕”应该尽早提上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