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赞一个!不卖萌的警察不是好网红!没有警校的社区不是好社区!

    小时候,警察叔叔在我们心中是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190511151602.png

(图片来源:网络)

    或者是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190511151604.png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很多警察叔叔成为了各种社交平台的常客。他们秀的了肌肉,更卖的了萌!

    这位警界王大锤了解一下,

微信图片_20190511151606.png

    去年,一部常州公安出品的《民警李建国》刷爆网络,该剧以江苏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圩塘派出所为背景,设计了四个主要人物:基层民警李建国、教导员、所花黄淑芬及民警王钢蛋,一改以往教科书式的传统说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反映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接处警、侦查办案等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而在杭州,除了卖萌的警察叔叔,搞笑的网剧之外,一种特殊的警校正在生根发芽,深度参与着基层的社区治理。它就是杭州市上城区的“公民警校”。

微信图片_20190511151611.png

(图片来源:网络)

    “公民警校”(CPA)最初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前身是各类社区学校,其目标是教育公民使其更加支持和理解他们的警官和警察局,参加或组成各种志愿者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其在社区中更加积极和富有建设性。

    2016年,杭州市上城区政法委、宣传部、公安分局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公民警校”,并在54个社区开设分校。“公民警校”招生不设门槛,居民人人可以参与。但是请来的“导师”却经过层层筛选。他们中间有资深法律专家、学科带头人、知名律师…..为居民提供法律知识讲解,安保培训等专业知识。

微信图片_20190511151613.png

(图片来源:网络)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徐林教授认为:“‘公民警校’是一所面向全体公民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发动居民、培训引导居民,打造了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上城样本’,可概括为‘亲、民、尚、和、图’五个字。”

    所谓亲,就是尽力亲近居民、服务居民、了解居民,争取成为居民的贴心人。

    民,就是民本至上,以公民警校为载体,将居民组织起来,使其由平安建设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由社会治理的“局外人”变成“合作伙伴”。

    尚,即尚德尚法,就是通过专业培育提升居民共防能力。

    和,即和谐与共,力争在基层社区共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图,就是希望把这张蓝图汇到底,从而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天地。


    未来公民警校的优化发展,徐林教授认为还可以这么做:

    首先,建章立制,规定“公民警校”的教员应时常下沉到社区,培训居民,提升其参与能力。

    其次,在培训的内容上应精心设计,使其更具趣味性,让广大居民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考虑更多的亲子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参与,从而在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产生作用。

    第三,尽可能培养一些社区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业余教员,帮助发动和培训广大居民,居民的事务尽量由居民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