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突出问题与化解策略

    当前中国农村的社区形态和社区情况日益多样化。对农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既有发达富足的社区,也有落后贫穷的社区;既有人口大量流出的社区,也有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的社区;既有百来人的小社区,也有人口上万的大型社区;既有传统的农业型社区,也有现代的工业型、商业型、旅游型社区;既有远离城镇的山村、海岛社区,也有紧挨城镇的城郊社区、城中村社区,以及外来民工集中居住地社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特殊社区。多样性的农村社区形态和社区情况促成了农村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农村社区治理条件的多元化、复杂化、差异化,进而提出了根据不同形态、不同情况探索农村社区治理有效形式的艰巨任务。

1577762214826750.jpg

    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主要遭遇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困境:
    首先,当前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呈现出日益增长、逐渐多样的复杂态势,然而理论上、政策上均未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与构成等做出明确界定和操作化说明,造成了农村居民需求分析的长官意志和主观武断,导致了在农村社区治理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农村居民“被需求”问题。
    其次,农村社区治理基础设施不足,农村社区资源整合能力薄弱,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虚弱,导致一些政府主导下建设的社区治理设施脱离农村社区实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浪费和无效,各种政策资源受相关制度约束难以整合,得不到合理的运用。
    最后,地方与基层管理长期以来习惯于“管治”而不是服务,弱化了农村社区居民群众的自我服务能力;社会体制改革注重“撤并”、“减人减事减支”,未能建构适应新时代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人才的严重短缺。

    针对以上现状,卢福营教授分析了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1577762430862913.png

    “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提法是对以往“物质文化需要”的发展,首先应当在理论上加以论证,在政策上加以明确,科学分析“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与构成。在此基础上,建构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评估体系,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新时代农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系统评估,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情况与增长趋势,以及不同社区农村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共性与特性,为探索需求导向的农村社区治理有效方式奠定基础。

1577762446861376.png

    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最终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在当前需要强调:第一,根据农村社区治理的特殊要求和现实困境,以及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农村社区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村社区治理有场地、有设施。第二,将农村社区治理的财政保障和经费供给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范围,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第三,培训和提升农村社区各类组织人员的管理服务能力,教育和增强农村社区居民群众的参与能力,探索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人才引进、开发机制。第四,提升互联网、智慧设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社区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新形态,切实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农村社区治理”。

1577762579538416.png

1577762638301242.png

    农村社区的不平衡发展,要求农村社区治理在坚持基本原则一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社区情况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有效治理方式。第一,要正视农村社区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第二,要尊重农村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以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努力探索有效的农村社区治理方式。第三,要鼓励农村基层的创新和探索,不仅要将广大农民群众纳入农村社区治理,而且要把农村基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融入农村社区治理,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