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黄河篇》已经落下帷幕,其中陕西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产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土层深厚,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除种植小麦、玉米、荞麦等粮食作物外,在种植苹果、红枣等农产品上也具有很大优势。“其中,志丹苹果”糖份含量高,色泽鲜艳,口感好。
然而,志丹苹果产业的苹果产值总体偏低,未形成明显的规模效益,与亩产高达4000-5000元的洛川苹果相比,志丹果园亩产仅1000元左右;具体种植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撑,苹果种植机械化程度偏低,苹果套袋、采摘等环节主要依靠人力,集团人力成本投入占比高;此外,虽然目前苹果矮化密植技术已逐步成熟,但由于缺乏对科技创新驱动的认识,企业后续发展力量不足,在新品种的推广上仍面临困境;最后,在苹果销售和品牌打造方面,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品牌知名度不高,园区产出的很大一部分苹果只能被贴上其他苹果品牌的标签进行售卖,产业收益大打折扣。
产业强则人民富。志丹县政府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迎难而上,着力实现“民富县强”目标。志丹县县政府一方面正在有计划地选送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东部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努力培养一批堪当重任的中高级人才;另一方面,将全县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研究课题交于相关研究平台,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购买服务,做好项目“引进来”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搭建基础平台,营造创新创造氛围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既包括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即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和技术发明等,同时也包括在他人科学技术成果上进行的再创新成果。以志丹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为例,由于在关键领域缺乏核心技术能力,志丹目前苹果生产在亩产量和新品种推广方面存在面临困境。屈部长表示,为打破这一僵局,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培育人才,重点依托县工业园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培训基地,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在引才方面,政府和企业则主要致力于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设立相应重点实验室、工程科技研究中心、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为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基础服务平台,让科研人员到志丹来进行研究,在志丹完成科研成果的实地转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柔性引才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只有形成人才优势,才能进一步形成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面对部分产业发展人才缺乏的现象,志丹县人民政府在做好刚性引才的基础上,提出柔性引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鼓励创新创造。目前,志丹县政府鼓励企业和政府单位,采用合同、聘用、合作等形式,灵活地通过项目洽谈、科研合作、技术指导、成果转化、培训交流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以苹果产业发展为例,目前志丹县已与甘肃苹果种植专家签订合同,由其负责苹果种植和新品种推广等方面问题的答疑解惑,并在苹果种植的关键月份亲自到志丹,对果农进行实地指导。此外,屈部长还表示,国家的“选调生”制度也为志丹的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希望更多拥有爱国奉献情怀和技术专长的选调生能够选择来志丹锻炼成长,为志丹经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切实留住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培养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志丹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发展”的理念,切实关心、尊重、爱护人才,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发展培养机制。志丹县积极鼓励人才成长创新,并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志丹县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在相关领域评比表彰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此外,政府对于参加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在对选调生的培养上,志丹县政府还创新设立了“导师制”的培养模式,给每位优秀的选调生配备一名导师,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养训练,增强实干经验,关心其在志丹的发展和成长,用行动留人,用感情留人。
相信,通过着眼产业发展,全方位引进人才,志丹必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形成产业优势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