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时强调,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浙江省嘉善县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组成部分。该县立足成为“重要窗口的重要窗口”战略定位,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聚焦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自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以来,累计办理各类诉求1.19万件,日均办理62.8件,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高达99.1%和99.2%,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目前,嘉善县以“善治链”为依托,推进整体智治,实施多项创新,正率先从矛调中心建设走向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做到治理主体多元互动、治理边界溯源对等、治理过程联动协同、治理手段精密智控、治理功能心理服务,治理成果人人享有。
一、强化多元参与,构建党委、政府、社会和群众“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责任机制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主动性与创造力,激发多元治理主体活力,构建“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体。
1、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实施“村社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先锋站+党员中心户”基层网格党建,筑牢县—镇街—村社—党员“四级联动”的10分钟党群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县镇(街道)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联村(社区)入网制度,统筹“两地报到”的在职党员干部、基层自治组织干部等调解服务资源。疫情期间,全县1800多个基层党组织、2.7万多名党员利用“微嘉园”移动服务平台,构建“每个网格一个党组织一个服务团队”的组团服务模式,以基层党建全覆盖保障基层服务全覆盖。
2、促进政府部门跨界合作。全域推进“访、调、仲、诉、导、育”全链式服务,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和检调对接。目前共有20个部门联合入驻矛调中心,入驻人数达55人,开设19个接待窗口、15间接待功能室和8间公共接待室,提供接访、诉讼、调解、劳动监察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等服务,实现部门工作从“物理集成”提升到“化学反应”,矛盾调处“最多跑一地”。
3、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实施社会组织“双孵化、双提升”工程,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网络,集中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地点,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老娘舅”“金牌调解室”等作用。目前,县级中心已入驻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社会组织等多家机构,覆盖医疗、物业、道路交通、消费维权、劳动争议及心理服务、公证、保险等领域,方便社会组织参与和沟通协作。
4、调动人民群众自治热情。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强化基层民众内生动力。依托在线议事“微嘉园”平台,开展“红云志愿服务”“九星文明户评创”“蒲公英志愿服务联盟”“孝亲文化节”等活动。创新“微嘉园”积分规则,合理设置积分分值,引导公民参与热情。每月在线上组织召开“百姓议事会”,收集、讨论、解决城乡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目前,群众报事达到140139条,办结139090件,好评率达99.97%。
二、强化源头管控,构建网约接单、视频接访、预警预测和应急联治的社会风险研判平台
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风险,统揽溯源治理与风险研判,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萌芽状态。
1、打造“预警预测”平台。借助阿里AI智能化预警平台,通过对人、物、事等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对一人3次以上、十人以上集体来访等风险信息进行“红、橙、黄”三色分级响应管理,以雷达图形式动态呈现解纷生态。截止今年6月,共发布每周要情32期、预警类信息123期。
2、打造“网约接单”平台。借鉴网约车平台做法,统筹各类调解资源,通过12345电话端、浙里办网络端等自助预约平台,无差别融合受理群众各类诉求,创新实施“中心派单+群众点单+专家抢单+反馈评单”的“四单”办理模式。今年上半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08件,调解成功率达50.1%,民商事案件在去年下降12.48%的基础上今年再降31.91%。
3、打造“应急联治”平台。针对重大疑难纠纷和群体性纠纷,建立以法官、首席调解员、援助律师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主体的“3+X”会商研判机制。开发“应急联治”模块,结合浙政钉在线功能,线上指挥调度、线下专班接处。截至今年6月,已快速调处群体访93批1300余人,群众赴省进京访分别下降52.9%和50%。
4、打造“视频接访”平台。创新“视频接访+领导手机接访”模式,形成县镇村三级定点视频约访接访和流动视频接访双线并行,打造全域实时流动的“信访超市”。大云镇以“云访室”“云网格”“云管家”三朵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1~6月共办理红色待办事项43件,初信初访22件,视频约访5件,办结率均为100%。
三、强化协同联动,构建网格—村社—镇街—矛调中心四级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善治链”模式,注重以县级矛调中心为枢纽,“点线面”结合,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延伸,从碎片化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
1、发挥全科网格托底作用。推动优质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建设全科网格3.0版,加强网格队伍建设,发挥网格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全县共划分网格464 个,其中专属网格56 个、一类网格90 个、二类网格73 个、三类网格245 个,并配备全科网格队伍2112人,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配备率均达100%。
2、发挥基层治理四平台支撑作用。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建设,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流转交办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每月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构建信息报送交办和事件处理结果的双向互动反馈体系。邀请辖区内3966名“三官三师”专业人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师、医师)参与平台治理,建立医疗、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纠纷调处专家库。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联合调解机制,构建33人的三地专家库,开展联合排查6次。
3、发挥矛调中心的辐射牵引作用。积极推进调解组织和网络向下延伸,压实镇、村两级以及事权单位的公共服务、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等职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全县已建成镇级中心9个,村级示范型中心40个、达标型中心114个,上半年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50起,解决各类事件9860余起。与阿里巴巴合作研发矛盾受办“一体化”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单到底、一键考核、一图统筹“四个一”模式,形成县镇村三级中心信息交互网络。
四、强化精密智控,构建党建服务、民生保障和基层智安“三网融合”的社会事件处置机制
完善“微网格”,健全“微嘉园”,深化“微治理”,将矛调中心的感应单元密布到每一张网络、细化到每一根“毛细血管”,实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的精准化、动态化、智慧化。
1、深化党建服务网。充分发挥“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优势,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微网格”治理单元,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评议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度和深度。目前,全县已建立“微网格”10094个,有18万户群众登记入驻,其中15989名机关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实施点穴式管控和靶向式治理。
2、兜起民生保障网。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构建“秒接快办”机制和“处置微闭环”,即时响应矛盾纠纷,无缝对接民生诉求。通过网格员直接办、矛调中心协调办、乡镇部门联合办等方式,对民生小事实行动态、实时、精准管理。如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油烟扰民问题,对全县714家餐饮店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建立智慧监管平台,确保问题长效治理。
3、密织基层智安网。在“智安小区”全覆盖基础上,搭建基于大数据生态架构的“善警大脑”平台,“雪亮工程”覆盖全域,对治安要素实施关联管控。全县210个“智安小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72个小区实现“零发案”。疫情防控中研发“智安小区”疫情防控系统,推动“一图一码一指数”落细落实,被称为精密智控的社区版。
五、强化心理服务,构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援助和认知校正的社会心理服务系统
立足社会治理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形塑共同体认同纽带,培育“积极乐观、亲诚惠容、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真正将矛盾调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1、构筑全生命周期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链。建立完善县级心理服务指导中心、镇(街道)心理服务站、村(社区)心理服务咨询室的三级联动平台。建设《嘉善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实施方案》、《嘉善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三级平台建设工作规范》等社会心理服务规范体系。构建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与心理疏导干预有机结合的“3+1”服务机制和心理服务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利益诉求,消除和减少负面情绪。
2、利用“嘉心在线”心理服务公益平台。依托全国首个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嘉心在线”,设置微咨询、微调研、微讨论、微资讯、微科普五大主要功能模块,为市民提供免费在线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调研、“心理地图”快速查询等服务。充分发挥人员、平台、机制三要素的关键中枢作用,有效整合政法、卫健、教育、妇联、民政等政府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社会心理服务资源,组建由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60余位知名学者构成的健心专家团队,为嘉善市民提供24小时在线的心理困惑解答、心理疏导、情绪排解等服务。
3、建立特色心理服务品牌“善美心灵驿站”。建立“善美心灵驿站”等心理咨询室,内设心理咨询、宣泄减压、沙盘音乐治疗等多个功能室,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回应民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每个居民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心理顾问,开展在线咨询、心理测试、话题谈论、心理援助等,改善心理状况和认识偏差,实现息事无讼、事心双解。专门成立县心理卫生协会,整合嘉善县心理工作者、医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心理卫生工作者等多元力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于公民内心。
六、强化成果共享,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人人享有”的平安幸福家园
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将“特富美安”的嘉善经验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共享各领域发展成果,共建安民治县、利民兴县、富民强县的平安幸福家园。
1、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社会治理共同体为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营商环境,让民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多制度红利。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嘉善已经连续18年跻身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并被评为“2020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前十名。2019年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81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83%,较上年下降0.82个百分点,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98%。今年尽管有疫情影响,但前三季度GDP增长4.8%、外贸出口增长44.2%、数字经济增长73.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9.4%,均列全市第1、全省前列。
2、共促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县域善治,依托“地嘉人善”的地方人文精神源泉,共同建设“善文化”理论体系,弘扬积极向善的人生价值观,增进个体与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共促身份认同和“平安嘉善”建设。在全省平安考核排名实现三年“三级跳”, 2019年位居全省第3位,连续15年创成省级平安县,成功摘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3、共筑共同富裕根基。推动县域共同富裕,积极化解城乡矛盾、贫富矛盾、阶层矛盾。全方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格局。2019年全县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287元和38057元,收入差距由十年前的2.0:1缩小为1.66:1,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3%和29.4%,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统一达到810元,位居经济发达县市前列,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范柏乃系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盛中华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