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最厉害的地区很多人觉得是江苏。苏大强13太保看起来个个“散装”,以至于抗击疫情援助湖北期间,网友都称苏大强是“县大队”、“区小队”分批次出战。
看起来的“散装”是因为苏大强的确实力不弱,县县百强,市市实力不俗,十三太保某一个单拿出来,可能就是经济版图中某单项的霸主。而江河分割、文化差异、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更是状况层出不穷,“散装苏大强”的形象跃然纸上,甚至有了“徽京”这样的调侃。
不过,就在苏大强的隔壁,浙江即使没有这么强的外界“散装”感,但是,在浙江内部的一些地市或者地市之间的县级市,不得不说也存在这样的“散装”倾向。而这些“散装”城市中,又以嘉兴最为特立独行。
嘉兴一地,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望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鱼米飘香,比于杭州,多了一份田园式的坦然,比于浙东沿海,又多了一份文脉隽永的气质。
可是,如果你看看嘉兴内部这几个县市,当你和朋友吹牛之时,某嘉兴下面的县市有了好事,你只吹嘘嘉兴,而不提到他们,你看看这些地方的人对你深刻的表情.......个人建议,外地的朋友还是不尝试为好。
再看看嘉兴下面的这几个县市习惯上和谁玩,你就更能明白其中的奥妙。
嘉兴平湖,地接上海,一直以来嘉兴就有金平湖、银嘉善的说法,不管是经济上,还是人流物流上,平湖的确和上海走得更近一些。
嘉兴嘉善,外地游客可能只知道西塘古镇,但是对于上海人,他们可能知道的就比一般人多一点,因为这里实在离上海太近了,不管是房子、还是旅游,这里很像上海人的“后花园”。
嘉兴海宁,嘉兴各兄弟县市中,和杭州玩得最好的非他莫属。现在,甚至海宁还拿出一大块土地,和杭州一起规划发展,简直要好到将要“合并进入杭州”的节奏。
看看吧,一个嘉兴,底下的小兄弟就各玩各的,和谁好,都是自己说了算一样。
当然,以上内容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可能多了一点顽皮,但是,就是这种顽皮背后,我相信不少人已经能感觉到嘉兴的“散装感”。
终于在各玩各的的这么多年后,“散装嘉兴”遇到了一个历史级别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
我们先看看浙江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态度,很明确,浙江省级层面已经强势对外表态:举全省之力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而这样的长三角一体化,首先得益的第一批名单中,就一定会有“散装嘉兴”。
从地缘上讲,嘉兴的嘉善、平湖等地本就是一体化的核心腹地,更是各种试点政策的第一试水池。
从经济互补上来讲,“散装嘉兴”省外可承接上海产业延伸,省内可承接杭州数字经济深耕发展,看起来“散装”,却是处处都有机会。
从地方的社会心理上来讲,嘉兴正是得益于“散装已久”的社会心态,对于一体化中各项试验举措的包容性更高。比如,海宁和杭州的合作,看起来是海宁拿出土地“献于杭州”,但是这背后却是两地双赢的选择。不过,这种双赢放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会有人说三道四,社会情绪上甚至会有反弹,但是对于“散装已久”的嘉兴,却不存在这样的顾虑。
在这诸多方面,推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嘉兴各地的优势得天独厚。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在各省之中,从规划层面逐渐向实施层面落地生根。未来的几年内,各省谁能在这盘国家的大棋局中先落子得分,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体化的标准和示范,吃尽红利。而制度红利的优势,对于一座城市弯道超车,最为有效。比如深圳、又比如上海,无一不是举国制度红利尽享而成其荣的代表。
在这诸多方面,推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嘉兴各地的优势得天独厚。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已经在各省之中,从规划层面逐渐向实施层面落地生根。未来的几年内,各省谁能在这盘国家的大棋局中先落子得分,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体化的标准和示范,吃尽红利。而制度红利的优势,对于一座城市弯道超车,最为有效。比如深圳、又比如上海,无一不是举国制度红利尽享而成其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