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中国大运河登上联合国《世界遗产》邮票,世界遗产保护该如何发力?

    8月25日,联合国邮政发行2021年世界遗产邮票和珍藏小本票,聚焦在桥梁、运河和铁路方面。其中,运河方面有里多运河(加拿大)0.55美元,以及大运河(中国)1.20美元,中国大运河邮票选用的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段运河夜景照,发行量为9万枚,目前可以从联合国邮政官网下单,从国外发货。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教科书,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有文化属性,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7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以来,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在逐渐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大运河依托于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水系、道路、桥梁,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至今作为水上交通枢纽,保持着生命力。然而,面对如何协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享有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让原住民共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提高古城原住民生活品质的双赢,避免“商业化”和“过度开发”等问题,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发力:

01

增强保护责任意识,构建追责问责机制

    为了实现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应避免“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避免盲目追求个人政绩和GDP增速,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将遗产保护状态纳入干部考核,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有效约束盲目扩张的开发行为,以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02

探索全域旅游机制,保障资金可持续投入

    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和长期性保护,政府性持续投入是基本前提。但由于大运河作为开放景观,收入方式有限,致使政府用于保护管理建设项目的资金紧张。对此,地方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探索引入全域旅游机制,通过文化遗产资源和其他区域性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造景点等) 的整合,增加旅游开发收入,实现遗产地政府对遗产保护的有效投入。

03

优化商业布局,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对大运河遗产相关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适时发布鼓励或禁止经营的项目目录,对经营传统特色工艺品和传承传统民俗的经营项目和经营者给予减税政策,打造和维护好主题街区。按照“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保护发展思路,充分体现出对原住居民的关怀照顾,在房屋和基础设施修缮的同时,也让他们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满足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04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长效监管考核机制

    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法律法规体系,在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这样的规章作为规范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出台针对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规定,同时从省级层面因地制宜地出台针对各地区具体文化遗产的专门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此外,各级政府应当建立长效监管考核机制,通过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财政预算,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文化遗产管理的行政资源配置、项目安排和绩效考核等制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