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是一个人基本的诉求,有些话一定要好好沟通。
对于外地回家过年的市民,有的地方“一刀切”,甚至直接拒绝返乡。而有的地方,却能有话好好说。对于从北京返乡过年的浙江市民,基层疫情防控办一句“想家了就回来吧”,在今年冬天,让不少人感慨:“可以永远相信浙江”。
回家这件小事,放在今天,因为疫情的影响,多了一个变数。
到底是拒绝市民返乡还是看起来“大胆”的接纳市民返乡,对于一地来说,是种考验。说的直白或者俗气一点,“一刀切”拒绝别人返乡,是某些地方看起来安全又省事的现实选择。直接拒绝了,也就没有了春节流动性风险,对于当地防疫,看起来是“高枕无忧”。而大胆接受市民返乡,看起来又有点像费力不讨好的博弈,市民返乡,你让回来,理所应当,不会有人觉得你当地多么好,但是一旦发生风险,责任却得当地全部担起来。
如果说,这样去考虑问题,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拒绝起来也就理所当然。但是,一切看似安全又省事的“一刀切”拒绝,本质上就是拿着不作为去乱作为,就是拿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搪塞群众,不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想着规避风险和问题的“妙招”。
很庆幸,全国还有浙江这个地方,一地基层的防控办能够大胆又耐心细致的讲出浙江该有的选择:面对风险,务实处置,绝不搞“一刀切”寒了人心。而这种“可以永远相信浙江”背后,是浙江当地一如既往的务实风格,一如既往的社会沟通能力。
在浙江,这块土地上有明显的市民社会缩影:做事情善于沟通,务实且有恒心,而这也可能是浙江很多地方的一个心理缩影。平时这种缩影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多余,但是一旦长久累积,关键时刻它塑造的东西却是力量巨大的。对于浙江,你可能只知道它东南沿海,经济富庶,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里也是资源匮乏。对于浙江你可能只知道西湖风景秀丽,却没有看过台州等地的台风。对于这块土地,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促使着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而这也造就了浙江的成就。
再回到我们开头所讲的“可以永远相信浙江”,相信对于这么回答返乡市民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人家愿意回来,哪有那么多理由搪塞拒绝呢?可以就是可以,这就是务实。
当然,“可以永远相信浙江”不是绝对的浙江在面对返乡市民就一定做的天衣无缝。说实话,对于浙江一些地方,也未必都是做的尽善尽美。但是“可以永远相信浙江”,我们愿意相信的是这种真诚和民众沟通的魄力,以及善于换位思考的好商好量。而这种沟通,在应对危急事件时,要比一句生硬的“一刀切”给人更多的安全感。
现在,不少人都拿着核酸踏上返乡的旅途,毋庸置疑,在各地理念千差万别的此刻,肯定各地的政策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我们有理由怀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针对返乡,希望各地有话学会好好说,要有换位思考的勇气,不要看起来精明,实则贻笑大方。
“可以永远相信浙江”,这句话可能有些人看了也未必舒服,可能有些人也会找出各种理由推翻这种观点。但是,希望各地能看见“可以永远相信浙江”这句话背后汹涌的期盼,能看见这句话背后蕴藏的选择。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