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哪里是杭州“希望的田野”?你我该如何认知城市?

    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开始熟悉所在的城市了?

    在现在的城市建设速度下,不管你是土生土长,还是生活多年,对于一座城市的熟悉,远远都不只是源自感觉。一条道路、一座商场,对于城市来说,可能是个地标,但是,如果是遍地商场综合体,到处新建道路,这些还是你心中的地标吗?很显然,这几年的杭州就在一步一步从中心到去中心化,从地标到众地标化,甚至全面开花,对于这样的城市,你真的熟悉吗?


    先来说说杭州钱塘区的大江东,作为杭州最年轻的一个区,钱塘区的名气现在当然还不如下沙和大江东,而对于大江东,这片土地得益于这几年城市发展的新区推进,越来越被杭州人知晓。


    就在广袤的大江东,就在今年的5月底,这里将有两条快速路建成落地。第一条是横穿杭州东西向的钱塘快速路下沙到大江东这一东段线路,由隧道和高架道路组合而成,而另外一条则是西起江东大桥,东至苏绍高速的江东大道快速路系统,主要由隧道组成。


    对于大江东来说,这两条道路就是未来,至少是35年内,大江东和主城区通勤最重要的主干道路,钱塘快速路可以过下沙,到城东,进而过市中心一路到达城西和留下,江东大道则通过江东大桥与德胜快速路相连,一路到达市区。不堵车的情况下,预计一路畅通两地可以实现30分通勤。


    而反观这两条主干道路两侧,对于广袤的大江东,除了一座宝龙广场和星星点点楼盘来说,这里可以称为待开发区域广阔。因此,在当地政府和市民眼中,这两条道路周边皆是“希望的田野”,对于工业企业和商业综合体、甚至是开发楼盘的预期,伴随着交通环境改善,预计会越来越强烈。


    当然,说到这里是“希望的田野”,就不免引发市民的讨论,大江东真的有希望吗?或者更直白的提问:“大江东会是杭州的希望田野”吗?对于前一个问题,我们只能说,有希望还应上下求索,对于后一个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顺势而为”。这也就印证了北高峰天下第一财神庙的那副著名楹联:“灵境在心,还应上下求索;顺时从事,自能左右逢源”。


    如果你再深想,在城市建设或者城市扩张中,你有没有想过,作为普通市民,我们是在如何认知城市的?

    对于杭州来说,不同区域的市民心中都有一笔不同的账本。余杭有余杭的想法,临平有临平的看法,萧山有自己的观点,城北和城西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看似一盘散沙的城市认知中,我们不得不说这几年这些所谓的“散装”观点,正在一步步被消解。这背后是城市基础设施在发力。


    对于余杭与杭州传统城区来说,之前国道、省道的连接方式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而是一条条立体交通结网成环,融为一体。对于萧山与杭州传统城区,早已没有了钱塘江南北区分,更多的是快速来往过江,两地已是密不可分。当然,这一切变化都是物理上的,不过这些物理的硬连接,却在潜移默化推动着我们认知一座城市,因为,伴随着交通的变化,我们可以住到物理上自己觉得更远的地方,逐渐用足迹改变心理。

    心理改变后,我们回头来想,虽然已经逐渐淡忘这些道路带来的变化,却在心理上烙下一个烙印:这里,都是我生活的城市。哪里还有之前因为交通阻隔带来的疏离感呢?既然疏离感没有了,城市中,我们生活的角落就在一遍遍被标准化,当然,大家也心甘情愿接受这种被标准化,因为这些标准化背后带来的是方便。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杭州各个地方越来越千篇一律,越来越统一步伐。话题回到我们之前说的大江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之所以被当地政府和市民认为是“希望的田野”,不就是在急切等待着这些标准化的落地吗?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现在的规律,规律面前,顺之则昌。


    所以,生活在城市中,你我到底是如何认识一座城市的呢?在扩张的城市中,我们急切盼望着这座城市的标准化,也就是更多地方被标准化。一旦城市既有规模已经放慢扩张的脚步,我们就会有些人怀念过去的时光,也就是某地的地道和某城的高傲,这也是一种规律。

    那回望杭州,抬头看看明天,杭州目前是应扩张,还是应该在既有规模上“螺狮壳里做道场”呢?相信,答案已经不言而喻。所以,道路虽然处处在修,现在看起来施工的地方都是一个大工地,但是,聪明的杭州市民,有不少可以乐的笑出声。

    不过,今天,我们只浅浅讲到了认知城市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不妨就这一话题进行第二轮次的探讨:市民认知城市,城市公共服务到底扮演何种角色?杭州未来公共服务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文为粉丝天目山投稿,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