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杭州的预期和野望 相信与偏信

    之前的《微评》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观察一座城市,夏日的骄阳似火,冬日的寒风凛冽,都不是常态,春风和煦,才是观察一座城市该有的心态,尤其是对一座城市未来的判断”。今年已经过半,如果把今年的上半年与之前对比,或许对于杭州这座城市来说,就像骄阳似火逐渐散去,当然,顺延着有人就会喊出:马上就是寒风凛冽。难道一切真的就是这么非此即彼吗?

    这几年,杭州的变化确实太大了。不管是城市的骨架还是城市外延,都在突飞猛进中给人一路预期抬升的感觉。之前一座城市内,还细分的余杭、萧山、杭州等多个熟悉本地 “土著”才了解的故事,被这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一次次“打脸”。甚至之前城区内像“城堡”一样的板块细分也在逐渐被认知冲破,从物理上讲,路就在那里,地铁、高架就在那里,你视而不见也无法改变,这座城市的割裂,尤其是人为创造的割裂,交通等基础设施创造的割裂,正在被快速推进的建设弥合。之前,围着一个狭小市区看到杭州,进而用区别的眼光看待杭州内部的余杭、萧山等地区,现在看来,是多么脆弱和可笑。

    之前的认知被打破,新的认知也就在突飞猛进中逐渐升腾:杭州的未来似乎宇宙第一一般。某些城市内部的地区,在投机的簇拥下,甚至高唱着“宇宙中心”的调子。不够全面的预期判断遇见躁动的炒作,最终变成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甚至“以谣传谣”,些许利好都会被无限放大,就在此刻,预期变为野望,社会心理上,逐渐不切实际,吵吵闹闹,相信变为偏信,一有风吹草动,就是一阵热议和眩晕。

    一切都像天降大雨,来的无声,落地雨点却呼啦啦作响。就在去年的下半年,这一切的野望和偏信,戛然而止一般消失不见。不真实的东西终究是“虚火”一阵,看的见火光就必有烟尘。

    突然之间,关于杭州的社会情绪在内部逐渐变换:骄阳似火好像马上就要寒风凛冽一般。

    经济学上讲周期,社会心理催动的周期似乎少有人关注,从前文中,你如果细心,在杭州的这一波预期与野望,相信与偏信中,肯定能找到无数个例子来演绎这些社会心理催动的周期。这里无需过多赘言。

    那么,现在这个社会心理催动的周期在转换中,我们该如何观察杭州呢?或者说杭州的春风和煦又在哪里呢?

    我们回到一件小事,西湖边的柳树到底要不要留?这件小事,全城吵的沸沸扬扬,可能放在别的城市,因为7颗柳树,谁都难以理解:为什么杭州市政府要出面听取民意,而这种听取更像是有错就改,不就是几颗柳树吗?柳树看完,我们再看杭州市承诺的今年的民生十件实事,其中有个数据让人很惊讶:规范化改造避灾安置场所300个,新(改)建应急救护实训基地20个,新增应急救护考点15个、应急救护实操体验点50个,应急救护持证人员8万名。很明显,应急救护这类话题一定不会引起过多社会关注,精确到个位数的目标看起来也未必宏伟,相较于不少地方大而化之的表达,精确到个位数,反而是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做好,这样务实的态度,才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务实嘛,不丢人,斤斤计较嘛,不丢人,小步快跑,看起来没雄心,但是能做好,更不丢人。

    这两件事情,其实就是观察杭州应该有的社会心理:包容且务实。

    观察杭州,我们不妨也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它的未来。如果包容少了,说明杭州未来确实可能遭遇风雨,如果务实丢了,对不起,我们要谨慎甚至允许悲观。有了这两个维度的考量,那些因为预期变野望,相信变偏信,社会心理催动起来的所谓周期,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或者直白的说,这些所谓的周期又有什么价值呢?

    我们相信杭州这座城市,从来不相信所谓“宇宙中心”的偏信,从来不相信所谓“一路高歌”的偏执,从来不相信不切实际的炒作和幻想。我们只需要相信,它有错就改的包容和说到做到的务实。

    当然,在城市提升、民生保障、社会公共服务扩容提质上,杭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务实的努力。就像前文所讲的,物理的割裂、人为的割裂,已经在逐渐被弥合,那么公共服务的区域割裂,尤其是在教育、出行、医疗、养老上的割裂,一定就是未来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领域,不要怕步伐慢,只要年复一年,说到做到,这座城市才是真正的未来可期,这座城市真正的野望才能够展开。一切,我们静待答案!